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被中央環保督察通報后,問題為何3年都解決不了?

被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作為典型案例通報3年后,貴州省黔東南州臺江經濟開發區的污染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周邊居民在家仍需要佩戴N95口罩。據新華每日電訊報道,當地數家鉛酸蓄電池及再生鉛企業疑似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導致周邊村民生產生活受到影響,柳杉、枇杷、橘子等樹木大面積枯萎死亡,蔬菜、糧食腐爛減產甚至絕收。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已經成為全社會共識的今天,出現這樣的案例著實令人震驚。這也說明,生態環境意識淡薄的問題在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落實不到位,環境質量距離群眾要求還有差距。

作為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各類工業園區被地方政府寄予厚望。一時間,各類工業園區遍地開花,尤其在縣級及以下工業園區,盲目擴張造成“園區圍城”。園區數量增長的同時,也給地方招商引資增加了壓力。為追求經濟效益,一些地方不惜降低準入門檻、放松環保要求,入園企業水平參差不齊,園區規劃中的集聚效應、循環經濟理念并沒有真正實現。治污設施硬件配套不到位,監管不力問題也不同程度存在。目前工業園區多由管委會管理,其職能主要是服務企業經營,盡管也成立了環保部門,但監管能力不夠,導致環境管理不到位,違規生產、超標排放等成為不少工業園區的痼疾。

此前發生的騰格里沙漠排污事件、響水爆炸事故等,都暴露出了我國工業園區管理中存在的漏洞。綜合歷次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情況發現,工業園區污染已經成為共性問題,包括貴州在內的多地被點名批評。

早在2017年,第一輪中央環境保護督察反饋指出,貴州省工業園區污染防治設施不配套,全省工業企業污染防治水平有待提高。雖然貴州省的整改方案明確了整改措施和時間節點,但落實打了折扣。2018年,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回頭看”過程中發現,臺江經濟開發區整改不力,敷衍應對,涉重企業管理混亂,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徒有其表,不能有效發揮作用,重金屬污染隱患突出。在隨后公布的《貴州省貫徹落實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回頭看”及長江流域生態問題專項督察反饋意見整改方案》中明確,要堅持注重實效、徹底整改,“舉一反三,標本兼治?!薄皥詻Q防止問題反彈回潮,并著眼長遠,逐步解決深層次問題,從源頭上防止類似問題發生。”

顯然,在臺江經濟開發區,整改并沒有真正做到舉一反三,否則不會遺留如此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環境保護壓力遞減,“上熱下冷”是切實存在的問題之一,尤其在基層,壓力傳導不到位,追求經濟發展的沖動強烈,環境就有可能成為犧牲品。

督察整改是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的“下半篇”文章,只有善始善終做好整改才能夠真正讓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發揮作用。對于地方來說,整改不僅要拿出切實可行的方案,更重要的是將方案落到實處,紙上談兵可能將“小病拖成大病”。

筆者查閱黔東南州生態環境局臺江分局官網發現,近三年來,貴州省、黔東南州、臺江縣領導多次到臺江經濟開發區督導污染防治攻堅戰、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情況,但如此嚴重的污染問題一直未能引起重視,直到媒體報道后,相關企業才被停產。如果督導只是走馬觀花,看幾個準備好的點位,肯定很難發現真正的問題,更失去了督導的意義。

如今,在各級政府的施政藍圖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都被放在了重要位置,積極踐行執政為民。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民生優先領域。

與動輒百億、千億元規模的工業園區相比,臺江經濟開發區規模不大,但小地方的污染同樣不能忽視,否則就會影響大民生。對于生活在臺江經濟開發區周邊的百姓來說,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都成為奢望,健康生活更無法得到保障。

民生就是最大的民心,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要始終把民生問題擺在最重要位置,用心用情用力幫群眾解決問題,讓群眾看到變化、得到實惠。對于當地管理者來說,亡羊補牢為時未晚。必須將整改落到實處,盡快還百姓碧水藍天。


關鍵詞: 中央 環保 督察 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