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全國碳市場啟動上線交易在即,上海準備好了嗎?

全國統一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有望于今年正式啟動,上海作為全國碳排放權交易系統建設方,準備情況如何?作為全國7個試點城市之一,上海碳排放權交易試點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還有哪些方面需要進一步完善提升?

記者日前專門來到位于上海市虹口區花園坊節能環保產業園的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進行了深入采訪。

走進交易大廳,便看見數十名交易人員正忙忙碌碌。大廳的盡頭是一塊巨大的屏幕,上面正跳動著實時碳交易的價格曲線。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成立于2008年,是全國首家環境能源類交易平臺,提供碳排放權交易、排污權交易等節能環保領域權益交易和低碳綠色金融領域技術服務?!苯灰姿偨浝韯⒔芨嬖V記者,目前交易所已納入27個行業約300家控排企業,吸引了近400家投資機構參與交易。截至2020年年底,上海碳現貨各品種累計成交量1.53億噸,累計成交金額17.38億元。其中,配額交易4500多萬噸;CCER(國家核證減排交易量)交易超過1.1億噸, 總體交易規模居全國前列,CCER交易量占全國40%以上。

碳交易市場建設日趨完善,促進減碳成效顯著

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從2013年11月起,就開始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2020年7月,完成了對現貨交易系統更新迭代,實現開戶、交易、結算、交割和監管等各環節全流程線上化,支持多品種、多業務、多模式線上交易。未來,隨著業務的發展,交易所還將引入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進一步夯實基礎設施建設。

配額分配方法也是自2013年起由簡單的基于歷史總量的歷史排放法起步,正逐步向管理精度更高的基于效率的歷史強度法和基準線法過渡。

經過7年多試點運行,上海碳市場的管理水平也不斷提高。上海市生態環境局是上海碳交易主管部門,負責全市排放配額分配和管理。電力、石化、鋼鐵、化工、航空等行業或企業基本都成立了專門的碳資產管理公司或部門,其他行業大部分由企業財務部門或能源環境部門等進行管理。納管企業也都已經建立相對完善的碳資產管理體系。

在當前市場機制運行下,納管企業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高耗能工業行業碳排放降幅明顯、能源結構持續優化,減排幅度高于全市整體水平。企業自主減排意識加強,試點企業實際碳排放總量相比2013年啟動時減少約7%,其中電力、石化和鋼鐵行業分別下降8.7%、12.6%和14%。

碳交易市場覆蓋面較廣,獎懲機制明確

上海碳交易市場覆蓋范圍占全市碳排放量的70%左右,以2019年為例,上海已將鋼鐵、電力、化工、建材、紡織、航空、水運、商業賓館等27個工業和非工業行業的將近300家重點排放企業納入碳排放管理范圍。

劉杰介紹說,目前,工業行業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兩萬噸及以上(包括直接排放和間接排放)的重點排放企業,以及非工業行業二氧化碳年度排放量1萬噸及以上的重點排放企業,已強制納入碳排放管理進行交易。

與此同時,上海致力于完善獎懲機制,出臺了《上海市碳排放管理試行辦法》,明確了包括在金融、財政、政策等方面的支持鼓勵機制,納入配額管理的企業在申報項目和融資需求等方面可以享有優先資格;同樣明確了包含罰款及行政處罰在內的懲罰機制,罰款金額根據具體違反規則從1萬元到10萬元不等,行政處罰將會給企業的征信記錄及專項資金、先進資格申請帶來影響。

上海碳交易體系特點明顯,亮點突出

自國家啟動碳市場價格體系、開展試點工作以來,上海是全國唯一一個連續7年納管企業100%履約的區域性市場。劉杰自豪地總結道,上海能成為全國碳交易中心的建設地,主要立足點是建立了一套“制度明晰、市場規范、管理有序、減排有效”的體系。

首先,建設了較為完善的制度和管理體系,形成了一整套以市政府、市級主管部門和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為3個指定層級的管理制度。納入主體范圍上從重點行業起步,逐步擴大管理范圍,且納入航空、水運等特色行業。

其次是做到配額分配方法公平合理,分配方案公開透明,配額分配過程規范有序。依據行業和企業特點,采用了歷史排放法、歷史強度法和基準線法等,與全國碳市場分配方案接軌。

與此同時,上海碳交易監測報告核查逐步形成了一套較為科學、具有可操作性的核算方法和核查制度。在核算方法上,形成了“1+10”的碳排放核算方法體系,包括一個核算指南和10個行業細則。

交易制度公開透明也是主要特點。交易所制定發布《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交易規則》(主管部門批準)和會員管理、風險防范、信息發布等“1+6”配套細則(主管部門備案),明確交易時間、方式及相關交易配套管理制度。

此外,上海還不斷創新碳金融,推出碳基金、碳質押、借碳、上海碳配額遠期等,其中上海碳配額遠期是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與上海清算所合作推出的國內第一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中央對手清算的標準化的碳衍生品——上海碳配額遠期交易,也是第一個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且由金融清算平臺與專業交易平臺合作探索的碳衍生品。

在監管保障上,上海碳交易市場還建立了由政府部門、交易所、執法機構等為主體的多層次監管構架,且碳金融業務協同監管,在采取金融產品形式或交易方式時,實行與金融監管部門協調監管,以平衡碳市場發展和金融風險防范。

市場參與范圍和活躍度還待進一步提升

納管企業交易活躍期基本集中在履約前期兩個月左右,有明顯的周期性。記者了解到,碳市場政策導向性比較明顯,在履約前兩三個月市場比較活躍,履約完成后,交易相對比較清淡,但一般經過1個月左右調整,市場會逐漸恢復到正常水平。

造成碳交易市場不活躍的因素有哪些?劉杰分析道,首先是政策穩定性和連續性有待完善,時有出現清繳履約結束后,新的配額分配方案下發不及時的情況;其次是企業出于履約或中長期考慮會惜售,市場出現“缺貨”現象;金融機構參與不足也是造成流動性不夠的重要原因。

據介紹,上海碳交易市場的參與主體除納管企業外主要是投資機構,目前沒有開放個人參與。2020年,機構參與者交易量占現貨年度總成交量的76.86%,成為了主力軍。

圍繞進一步加強碳交易市場建設的途徑,劉杰談到,主管部門可以進一步擴大區域碳市場行業范圍,將更多的行業納入進來;可以加強配額分配方法優化,根據碳達峰目標,提高有償發放比例;主管部門可以支持自愿減排市場、碳普惠市場的發展,逐漸與強制減排市場互聯互通,推動形成“三位一體”的多層次復合型碳市場格局。


關鍵詞: 全國 市場 啟動 上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