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國家環境經濟政策進展評估報告2020

本年度國家環境經濟政策進展評估報告采用實地調研法和政策分析法,對2020年我國環境經濟政策進展進行了系統評估,總體結論認為環境經濟政策在污染防治攻堅戰和生態環境質量改善中發揮了積極作用,有效支撐服務了高質量發展。綠色財政、環境資源價格、綠色稅收、生態補償、綠色金融等政策推進取得了積極進展,但是環境經濟政策體系仍不夠完善,服務于生態文明建設的環境經濟政策仍然存在結構性短缺,需要積極推進環保投融資、生態補償等環境經濟政策的創新運用,著力構建支撐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的長效機制。

引言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環境經濟政策改革迎來前所未有的好形勢,中央高度重視推進改革、地方積極實踐探索,環境經濟政策體系不斷健全完善。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對充分發揮環境經濟政策在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作用高度重視。

01研究方法

本年度評估方法采取實地調研法和政策分析法。在評估思路上,通過進行大量的實地調研訪談和年度政策進展系統分析,對國家和地方兩層面的環境經濟政策實踐最新進展進行系統評估,研判年度環境經濟政策發展狀況,分析環境經濟政策動態變化,重點對本年度9項重點政策進展進行分項評估,根據各項政策進展的評估結果,形成年度環境經濟政策實踐進展的總體評估結論。

02重點環境經濟政策進展評估

2.1環境財政政策

環境污染治理投資逐年增加但投入不足問題突出。持續而穩定的生態環保投入為各項生態環保工作的有效進行提供了有力保障。盡管生態環保財政投入不斷增加,但投入總量與治理需求存在較大差距,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包括城鎮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工業污染源治理投資)從2010年5579億元增加到2019年的6633億元,但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依然過低,從2010年的1.36%下降到2019年0.67%,下降0.69個百分比。而根據國際經驗,當治理生態環境的投資占GDP的比重達到1%~1.5%時,可以在一定程度遏制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當比重達到2%~3%時,才會促進生態環境質量趨向改善。

中央持續加大生態環境保護投資力度。中央財政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在本年度共安排525億元用于水、大氣、土壤及農村環境治理。其中,水、大氣、土壤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分別安排197億元、250億元、36.2億元,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資金安排41.8億元,支持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工業污染深度治理、移動源污染防治等重點工作,支持重點省份開展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以及開展7個土壤污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開展土壤污染狀況詳查等工作。從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運行情況來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資金績效以及資金項目庫運行機制問題,需要強化資金的績效管理,給予地方更多的靈活性,允許地方因地制宜合理使用資金,包括統籌優化資金的使用等。

環境補貼政策不斷完善。環境補貼政策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發揮重要作用,主要有環保電價、新能源汽車、光伏發電、秸稈綜合利用等補貼政策。環保電價補貼政策是激勵火電脫硫、脫硝的重要政策。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實施期限延長至2022年底,平緩補貼退坡力度和節奏。實行光伏補貼競價新機制,光伏發電建設管理有關政策總體延續2019年機制。清潔取暖成效顯著,截至2020年底,“2+26”城市和汾渭平原累計完成了2500萬戶散煤替代,相當于減少散燒煤五六千萬噸。耕地輪作休耕制度試點面積不斷擴大,由2016年的616萬畝,增加到2019年的3000萬畝,增長了近4倍;試點省份不斷增加,由2016年的9個試點省份,增加到2019年的17個試點省份。但是目前環境補貼政策中還存在著諸如補貼標準不合理、補貼資金來源渠道單一等問題,尚需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財政補貼政策體系,深化政府綠色采購制度。

2.2環境資源價格政策

環境資源價格政策改革進一步深化。2018年6月2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創新和完善促進綠色發展價格機制的意見》,從完善污水處理收費政策、健全固體廢物處理收費機制、建立有利于節約用水的價格機制、健全促進節能環保的電價機制等4個方面提出了新政措施。多地在污水處理費、固體廢物處理費、水價、電價、天然氣價格等收費政策推動上有所進展。2020年7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水利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于持續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工作的通知》,截至2020年底,多個省份已總結部分地區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典型經驗,形成了可復制、易推廣的改革模式。

電價政策改革進一步完善。一是各地完善居民階梯電價政策。多省份發布關于居民階梯電價政策的通知和相關措施,進一步加大實施力度。二是優化峰谷分時電價。2020年11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印發《關于做好2021年電力中長期合同簽訂工作的通知》,明確峰谷差價作為購售電雙方電力交易合同的約定條款,在發用電兩側共同施行,拉大峰谷差價。浙江、湖北等地也陸續發布最新峰谷電價規則,峰谷價差拉大的同時,峰谷電價時段都有調整。三是健全差別電價和懲罰性電價機制。2020年12月23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清理規范城鎮供水供電供氣供暖行業收費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意見的通知》,提出健全差別電價機制、完善峰谷分時電價政策、深入研究并逐步解決電價政策性交叉補貼問題等。四是光伏發電電價政策調整。2020年3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2020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政策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自2020年6月1日起,納入國家財政補貼范圍的I~III類資源區新增集中式光伏電站指導價,分別確定為每千瓦時0.35元(含稅)、0.4元、0.49元。2020年7月3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國家能源局綜合司發布《關于公布2020年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的通知》,明確2020年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裝機規模3305.06萬千瓦。

環境污染治理稅費政策深入推進。2020年4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完善長江經濟帶污水處理收費機制有關政策的指導意見》,進一步完善污水處理成本分擔機制、激勵約束機制和收費標準動態調整機制,強化污染付費、公平負擔、補償成本、合理盈利,健全相關配套政策,利用價格杠桿推動長江經濟帶水污染防治和綠色發展。生活垃圾收費仍以定額收費為主,部分地區向計量收費逐步過渡。

2.3生態補償政策

生態補償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推動《生態保護補償條例》研究編制。國務院辦公廳于2020年6月30日發布《關于印發自然資源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政事權和支出責任劃分改革方案的通知》,明確指出將受全國性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影響而實施的生態補償,確認為中央與地方共同財政事權,由中央與地方共同承擔支出責任。

重點生態功能區財政轉移支付持續推進。財政部發布《財政部關于下達2020年中央對地方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預算的通知》,按照中央對地方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辦法,將2020年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分配下達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總計下達794.50億元,其中,對甘肅省的補助最多,為66.81億元。就用途而言,在2020年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金額中,用于重點補助的數額最大,為625.92億元。我國不斷擴大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范圍,在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后,各地將獲得相關財政、投資等政策支持,但必須嚴格執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制度。

流域生態補償政策日趨深化。一是推進實施大江大河流域生態補償。2020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長江保護法》明確國家建立長江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推進完善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2020年4月20日,財政部、生態環境部、水利部、國家林草局聯合發布了《支持引導黃河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補償機制試點實施方案》,提出通過逐步建立黃河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增強自我造血功能和自身發展能力。2020年,中央財政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資金為沿黃九省區安排234.3億元,重點支持大氣、水、土壤等污染防治和農村環境整治,安排生態補償資金10億元,引導黃河流域建立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二是進一步實施新安江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浙皖兩省正式實施新安江流域橫向生態補償第三輪試點,浙江、安徽每年各出資2億元,并積極爭取中央資金支持。三是財政部再次獎補汀江—韓江流域橫向生態補償機制。2020年財政部再次下達福建省2020年汀江—韓江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機制獎勵資金2億元,確認給予第二輪獎補政策支持。

2.4環境權益交易政策

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縱深推進。自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來,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全面推開,《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修改、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等陸續推進。河北、山西、山東、湖南、安徽、四川、廣東、江西、寧夏、內蒙古等多個省份陸續出臺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青島、大同等多個城市出臺相關實施方案,結合地方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化落實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具體舉措,推進改革工作的深化落實。

多地推進盤活污染物排污權二級交易市場。2020年9月,陜西省啟動排污權交易二級市場,進一步優化了排污權交易的規則和核算方式,并于7月在全國率先實現固定污染源排污許可全覆蓋,為排污權二級市場交易工作奠定了堅實基礎。2020年10月,湖北襄陽市啟動排污權二級市場交易試點,首批納入排污權二級市場交易試點的企業共有80家,主要集中在火電、鋼鐵、水泥、造紙、化工、20蒸噸/小時以上燃煤鍋爐等重點行業,其排放量約占襄陽全市工業源排放二氧化硫的61%、氮氧化物的96%。首場排污權交易在武漢光谷聯合交易所線上舉辦,完成6.1噸涉氣排污指標的拍賣,交易額21萬多元。我國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探索的不斷深化,尚需打通二級市場順暢運行的政策瓶頸,更好地發揮排污權交易的政策作用。

全國推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2020年,我國試點碳市場年成交額21.5億元,較2019年增長3%,碳交易年平均成交價格為28.6元/噸。尤其是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hinese 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CCER)市場在2020年交易活躍,累計成交2.68億噸。2021年1月5日,生態環境部印發了《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試行)》,并印發了配套的配額分配方案和重點排放單位名單,全國碳排放權交易體系正式投入運行。

水權交易探索逐步深化。2019年全國七個地區水權改革試點基本完成,初步建立水權確權、交易、監管等制度體系,2020年各地不斷完善水權交易相關政策制度,加強技術能力建設,持續創新水權交易模式,推進探索形成流域間、流域上下游、區域間、行業間和用水戶間等多種水權交易模式。

2.5綠色稅收政策

積極推進環境保護稅征管。截至2020年,環境保護稅征收總額為579億元。其中,2018年環境保護稅總額為151億元,2019年環境保護稅總額為221億元,2020年環境保護稅總額為207億元,同比下降6.4%。2020年一、二、三、四季度的環境保護稅總額分別是55億元、46億元、53億元、53億元。據統計,2020年黃河流域省份納稅人申報的主要大氣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下降9.0%、16.2%,主要水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分別下降18.1%、16.2%,有近700家企業由直接向外排放污染物改為接入管網集中處理。

資源稅改革穩步推進。2020年9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法》正式實施,在我國實施近27年之久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隨之廢止?!吨腥A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法》吸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資源稅暫行條例》實施以來長期踐行有效的做法,以納稅人為中心,進一步深化“放管服”要求,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完善地方稅體系,構建綠色稅制。新稅法規定由納稅人選擇按月或按季申報繳納,并將申報期限由10日內改為15日內。據統計,2020年資源稅為1755億元,同比下降3.7%。

其他環境相關稅收政策繼續調整優化。2020年4月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關于延續西部大開發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規定自2021年1月1日至2030年12月31日,對設在西部地區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2020年11月生態環境部、商務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海關總署聯合發布《關于全面禁止進口固體廢物有關事項的公告》,規定自2021年1月1日禁止以任何方式進口固體廢物。在環境政策和綠色關稅的雙重作用下,我國“洋垃圾”進口大幅縮減,截至2020年11月15日,全國固體廢物進口總量僅為718萬噸,同比減少41%,較2016年減少近6倍。2020年5月7日,《關于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要完善新能源汽車購置相關財稅支持政策,除了免征新能源汽車車輛購置稅延至2022年底,還要求將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延續至2022年底,并平緩2020—2022年補貼退坡力度和節奏,加快補貼資金清算速度。

2.6綠色金融政策

綠色信貸保持較快增長。我國綠色信貸余額已居世界第一位。2020年三季度末,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1.55萬億元,比年初增長16.3%,高于同期整體貸款增速,其中單位綠色貸款余額11.51萬億元,占同期企事業單位貸款的10.5%?;A設施綠色升級產業貸款和清潔能源產業貸款余額分別為5.56萬億元和3.08萬億元,比年初分別增長17.1%和9.3%。

加快推進完善綠色債券。一是綠色債券發行主體更為廣泛。2020年,我國境內外發行綠色債券規模達2786.62億元,累計發行規模已突破1.4萬億人民幣。其中,境內市場全年發行普通貼標綠色債券192只,發行規模1961.5億元;發行綠色資產支持證券29只,規模329.17億元;中資主體赴海外發行綠色債券18只,規模約合人民幣495.95億元。二是藍色債券首次發行?!八{色債券”的發行是2020年綠色金融發展的亮點。2020年9月,中國銀行發行中資及全球商業機構首只藍色債券,包括3年期5億美元和2年期30億元人民幣兩個品種,分別由中行巴黎分行和澳門分行發行,募集資金用于支持中國銀行已投放及未來將投放的海洋相關污水處理項目及海上風電項目等,項目主要位于中國、英國及法國。三是推動國內綠色債券市場統一標準。2020年7月8日,人民銀行、國家發展改革委、證監會共同發布《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0年版)》(征求意見稿),將《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15年版)》《綠色債券發行指引》和《綠色產業指導目錄(2019年版)》的適用范圍銜接起來,對部分項目的界定標準更加嚴格,并結合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產業狀況和生態環境特點等因素,細化了綠色項目的范疇和類型,建立了綠色項目的分類標準體系,實現了國內綠色債券市場在支持項目和領域上的統一。

推進設立國家綠色發展基金。2020年7月,由財政部、生態環境部、上海市人民政府三方發起成立的首個國家級綠色投資基金“國家綠色發展基金”在上海成立,首期總規模達到885億元,重點聚焦長江經濟帶沿線的綠色發展,采取市場化運行方式,發揮財政資金的帶動作用,引導社會資本支持環保產業?;鸪鲑Y方包括財政部、長江經濟帶11個省份、金融機構和大型企業,主要服務于國家重大戰略,以期把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等戰略有機結合起來,聚焦長江經濟帶沿線的綠色發展,適當輻射國家其他重大戰略區域,著力探索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積極推進氣候投融資政策發展。2020年10月26日,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銀保監會、證監會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為氣候變化領域的建設投資、資金籌措和風險管控進行了全面部署。

強化綠色金融業績評價。2020年7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金融業績評價方案》(征求意見稿),對2018年7月發布的《關于開展銀行業存款類金融機構綠色信貸業績評價的通知》進行更新。對銀行綠色金融的考核范圍由綠色信貸延伸到綠色債券,并將綠色金融業績評價結果納入央行金融機構評級。

2.7環境污染治理市場政策

生態環保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政策逐漸健全。2020年10月,生態環境部牽頭出臺《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與外資進入氣候投融資領域,激發社會資本的動力和活力,支持在氣候投融資中通過多種形式有效拉動和撬動社會資本,規范推進PPP項目。據財政部PPP中心統計,截至2021年1月28日,全國PPP綜合信息平臺項目管理庫中共有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類項目942個,投資額19482億元,分別占總項目數和投資額的9.51%和12.80%,均排名第三位。其中,2020年(1—11月數據)全國新入庫項目998個,投資額15678億元,同比減少5120億元、下降24.6%;凈入庫項目514個、投資額8995億元,同比減少2497億元、下降21.7%;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類項目共528億元,為在庫項目投資額凈增量第四位,占3.37%。從生態環保PPP項目面臨的問題來看,需要明確政府與企業在管理PPP項目的角色與參與情況,減少因角色混亂而導致的效率低下,增強信息溝通機制,提高項目執行的信息披露,降低溝通成本。

疫情防控下深入推進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2020年3月和6月,生態環境部先后發布《關于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和《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積極服務落實“六?!比蝿請詻Q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要求積極培育生態環保產業新增長點,落實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的價格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繼續深入推進園區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加大技術幫扶,協助企業解決治污難題,探索開展環境綜合治理托管、環境醫院、環保管家、環境顧問等服務模式。

啟動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EOD模式)試點拓展生態環境治理資金渠道。2020年,全國正式開展EOD模式試點,增強生態環境治理的資金支持。9月,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推薦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試點項目的通知》,創新環境治理模式,推動生態環保產業發展,于11月底前征集EOD模式備選項目,探索將生態環境治理項目與資源、產業開發項目有效融合,探索PPP等多種投融資模式推進試點項目實施,推動建立多元化生態環境治理投融資機制,解決生態環境治理缺乏資金來源渠道等瓶頸問題,促進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和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2.8環境資源價值核算政策

生態產品價值形成機制試點探索不斷深化。麗水市探索持續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指標體系,2020年4月出臺全國首個《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指南》地方標準。麗水市不斷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轉化政策體系,創新推出與生態產品價值核算、生態信用評價掛鉤的“生態貸”“兩山貸”等生態金融產品,2020年“生態貸”“兩山貸”貸款余額超190億元。2020年1月,江西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撫州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方案》,加快將撫州市生態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全面開展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截至2020年9月底,撫州轄內銀行業機構支持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貸款余額153.15億元,較年初增加95.76億元,增長166.86%,其中“兩權”抵押貸款余額55.1億元,較年初增長285.31%,有效支持了撫州市綠色產業的發展。

推進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為切實推進負債表編制工作,自然資源部在湖南、湖北、河北、江蘇、青海等12個省份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填工作,進一步驗證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報表體系合理性、技術方法可行性和編制成果有用性。江蘇省、青海省等地相繼印發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填相關政策文件,開展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清查試點和負債表試填,驗證清查、負債表試填的技術路線和報表體系。

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不斷完善。2020年4月,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十大典型案例》,發布全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典型案例,涉及非法傾倒、超標排放、交通事故與安全事故次生環境事件等多種情形,為探索生態環境損害賠償體制機制提供了較好的實踐借鑒。2020年9月,生態環境部、司法部、財政部、自然資源部等11部門印發《關于推進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若干具體問題的意見》,在總結地方實踐經驗基礎上,就責任部門與機構、案件線索、索賠啟動等18個方面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提出指導意見。

2.9行業環境經濟政策

持續推進環境保護綜合名錄研究與應用。完成《環境保護綜合名錄(2020年新增部分)》(征求意見稿)意見征求,包含多項精準服務于大氣環境治理等重點環保任務的產品與工藝、多種具有毒性強且持久、嚴重破壞人體與生態健康、出口占比高、近年來產能產量增速較快等特征的“雙高”產品?!妒G色工藝名錄(2020年版)》發布,其較2019年版新增7個條目、10項工藝,總共30個條目。10項新入選的綠色工藝涉及生物化工、煤化工、氟化工、無機化工、有機化工等領域,采用了環境保護綜合名錄的大部分環境友好工藝,拓寬了環境保護綜合名錄的應用領域。

節能環保“領跑者”促進提升行業環境績效水平。2020年8月19日,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研究制定了《2020年度實施企業標準“領跑者”重點領域》,發布了將在2020年開展企業標準比對評估并最終發布“領跑者”名單的產品或服務領域清單。2020年9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市場監管總局發布《2020年度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遴選工作的通知》,開展2020年度重點用能行業能效“領跑者”遴選。國家發展改革委、水利部、住建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開展了2020年度坐便器水效領跑者產品遴選,《2020年度坐便器水效領跑者產品名單》于2020年5月予以公告。此外,工信部、水利部、發展改革委、市場監督總局聯合開展2020年重點用水企業水效領跑者遴選。

環境信用評價穩步推進。除北京市外,我國30個?。ㄊ?、區)開展了企業環境信用評級。22個?。▍^、市)陸續頒布了相關環境信用評價的規定。企業環境信用機制促進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激勵企業持續改進環境行為,激發企業環境保護的內發動力。需要進一步完善規范評價標準、擴大評價范圍、完善運行機制、強化獎懲激勵等。

綠色供應鏈進一步落實實施。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意見》,強化塑料制品企業綠色管理責任,推行綠色供應鏈。6月,財政部發布《商品包裝政府采購需求標準(試行)》《快遞包裝政府采購需求標準(試行)》,在政府采購貨物、工程和服務項目中推廣使用綠色包裝。11月,《綠色制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評價規范》(GB/T39257—2020)發布,明確制造企業綠色供應鏈管理評價的目的和范圍、企業基本要求、評價流程及評價報告要求。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推進快遞包裝綠色轉型的意見》,指出通過推行綠色供應鏈管理,強化快遞包裝綠色治理。

03結論與展望

總體來看,2020年環境經濟政策體系不斷健全完善,環境經濟政策建設取得了重要進展,在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支撐服務綠色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提供了有效的市場動力機制。中央財政持續加大投入,推進提供優質生態產品。生態補償制度建設不斷發展,生態補償立法緊鑼密鼓推進,深入推進大江大河等流域補償,不斷完善財政轉移支付補償方式。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縱深推進,多地推進盤活污染物排污權二級交易市場,同時全國推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并不斷深化水權交易。綠色稅收不斷健全,環境資源價格政策日益完善,有力促進構建有效的環境資源價格形成機制。綠色金融政策手段不斷完善,政策范圍拓展到應對氣候變化,為綠色產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生態環境治理市場體系逐漸健全,PPP模式與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體系在投融資與績效管理等方面繼續發展、不斷穩固,啟動EOD模式試點推進自然資源與生態產品的資本化與市場化,促進提高了生態環境領域的“供血能力”。生態產品價值形成機制試點和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試點探索不斷深化,同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也在不斷完善,環境保護綜合名錄編制、環境信用評價工作穩步推進。

我國當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仍處于“三期疊加”歷史階段,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呈現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并不穩固。隨著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進入深水區,多階段、多領域、多類型生態環境問題交織,需要綜合運用行政、市場、法治、科技等多種手段來保護生態環境,尤其是對于市場主體的生態環境行為調節要強化環境經濟政策的創新與運用。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指導意見》,強調進一步深化環境經濟政策改革與創新,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政策手段在推進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動力機制,這為深入推進環境經濟政策改革提供了堅實基礎。

2021年環境經濟政策改革與創新要緊密圍繞支撐服務結構性深度調整和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加快政策推進步伐,加大政策供給力度,進一步健全環境經濟政策體系,在綠色財政、生態補償、環境資源價格政策、環境權益交易、綠色金融等方面進一步加大創新力度,強化政策實施的能力支撐體系建設,推進將生態環境成本逐步納入經濟運行成本,加快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市場化進程,充分發揮市場經濟政策手段在生態環境保護中的作用,為進一步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深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長效政策機制。



關鍵詞: 國家 環境 經濟政策 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