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賀克斌: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系統性變革

全國碳市場將于6月底前上線交易。目前,電力行業已被納入全國碳市場,預計后續還會納入石油、化工、鋼鐵等行業。6月9日晚7點,著名環境工程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賀克斌在“人文清華”講壇發表名為《碳中和,未來之變》的演講,分享了這一信息,并表示中國已經提出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是邁向碳中和的重要舉措。賀克斌教授同時提醒大家碳中和可能是改革開放四十年后對中國未來具有重大影響的下一個大事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將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

碳市場有助于碳減排

賀克斌教授介紹,在2008-2016年間,歐盟碳排放交易體系ETS機制減少了超過10億噸二氧化碳,約減少了歐盟總排放量的4%。我國從2011年開始陸續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試點碳市場。今年全國碳市場的啟動,將使傳統企業轉型升級的動力更加強勁,也將大大推動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碳達峰與碳中和

二氧化碳是導致全球變暖的主要元兇,氣候變暖帶來許多災害,為改善氣候環境,2015年各國簽署《巴黎協定》,確定“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并努力將溫度上升幅度限制在 1.5 攝氏度以內”的目標。

在《巴黎協定》的框架下,各國相繼提出碳達峰和碳中和的目標。碳達峰是指在某一個時點,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長,達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一定時期內二氧化碳排放量與二氧化碳吸收量相平衡的狀態。截至2020年底,已有100多個國家或地區,提出了碳中和承諾,占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65%以上和世界經濟70%以上。

應對氣候變化,中國在行動

從九十年代初簽署聯合國氣候公約開始,中國一直在行動。和1990年相比,2020年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強度降幅超過90%。煤炭在一次能源當中所占的比例,從1990年的76.2%下降到了2020年的57.7%,非化石能源占比穩步上升,到2019年已超過15%。減碳支持了PM2.5濃度的大幅降低,和2013年相比,2020年PM2.5濃度下降了46%。

但以末端治理為主的控制路徑,未來十年內減排潛力基本耗盡,需要有新舉措。2020年9月22日,中國宣布要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要實現碳中和,目前我國面臨處于中高速發展過程、高碳能源結構、高碳產業結構等艱難挑戰,賀克斌教授表示可以通過資源增效減碳、能源結構降碳、地質空間存碳、生態系統固碳、市場機制融碳這些“五碳并舉”的措施來攻克難關。其中全國碳市場的形成是發揮市場機制的有效舉措,能大幅度推動降碳技術的應用。

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將帶領我們高質量實現“美麗中國”目標,并帶來觀念重塑、價值重估、產業重構、廣泛影響等根本性變化,深刻影響政府、企業、個人的行為。

賀克斌教授表示,在全球推進碳中和的進程中,世界經濟發展觀念會發生根本性變革,將從資源依賴型向技術依賴型轉變。目前,煤炭儲量最多的前五個國家占了全球煤炭75%的儲藏量;石油儲量,前五個國家占了62%;天然氣儲量,前五個國家占了64%,傳統化石能源資源分布明顯不均勻。而全球風光資源分布則相對更均勻,未來風電光電等新能源比例逐漸上升后,誰的新能源技術領先,誰有效利用的能源就更多,經濟發展走向技術依賴型。但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的關鍵技術中,50%目前尚未成熟,因此迫切需要科技創新,這也成為各國競爭的新焦點。

在價值重估上,風電光電的發電成本目前已經與火電成本接近,但并網成本還較高,隨著技術的進步,未來這一成本大大降低,因此風電光電的價值和競爭力會被重新認識。

產業重構上,大家熟悉的加油站將變成加能站,如中石化規劃到2025年,利用原有3萬座加油站、870座加氣站的布局優勢,建設1000 座加氫站或油氫合建站,5000 座充換電站,7000 座分布式光伏發電站點。

碳中和也將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帶來廣泛影響,據估計,2040 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3 億輛,每輛車平均65 千瓦時,車載儲能容量約達200 億千瓦時,將與中國每天消費總電量基本相當。

最后,賀克斌教授提醒大家,碳中和可能是改革開放四十年后的下一個大事件,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政策引導、科技創新,并建立全新的人才培養體系。人文科學、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各學科要一起協同創新,培養面向碳中和時代的人才。


關鍵詞: 中和 廣泛 深刻 系統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