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萬億支付備付金交存創歷史新高 年內首現四連增

萬億支付備付金交存創歷史新高。10月25日,根據央行公布的最新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截至2021年9月,非金融機構存款(備付金)達1.99萬億元,較8月上升724.99億元。這是2021年以來備付金余額首次實現四連增,也是自備付金交存以來的歷史新高。

在此次高點之前,支付機構備付金集中交存余額最高的時間點為2021年2月,在春節小長假加持下實現了1.94萬億元交存,次之則在2021年8月,備付金余額達到1.91萬億元。

不過,自支付機構備付金集中交存以來,備付金實現四連增的情況并不多見,上一次出現是在2020年二、三季度,交存的金額從1.4萬億元連續增長至1.8萬億元;此外在2019年四季度,備付金交存的金額從2019年9月的1.3萬億元連續增長至1.5萬億元。

數據的環比增長來源于機構交易的變化。對于此次備付金交存新高及四連增,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表示,主要是生產、消費需求的回升,備付金監管政策的不斷完善,以及巨頭陸續入場持牌支付并強化獲客、活客等,共同推動了備付金走高。

例如,目前備付金相關監管環境已進入相對穩定的階段。一方面,備付金計息新規刺激下,機構提升了主動交存的積極性;另一方面,《非銀行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落地后,關于備付金出金、入金、自有資金劃轉的規范,以及增加的關于備付金違規行為的處罰條款高壓下,支付機構違規成本增高,有效遏制了機構備付金違規行為,反向推動了交存金額的提升。

除了監管因素外,與往期對比來看,伴隨著支付巨頭之間互聯互通進程的不斷加速,支付行業市場化競爭程度加劇,也從側面刺激了備付金的走高。9月以來,如支付寶、云閃付等巨頭,為應對市場競爭也推出了豐富的拉新促活營銷手段,各類“紅包”層出不窮,由此也為支付交易規模的提升起到了促進作用。

“除了消費的刺激和帶動作用外,9月二級市場實際也處于交易比較頻繁的階段,這也會帶動備付金交存的上升。”博通分析金融行業資深分析師王蓬博同樣說道。

盡管整體數據走高,但市場分化仍在加劇,增長趨勢主要集中在頭部機構、對應C端的平臺型支付機構以及有場景的機構,仍有不少中小支付機構業務量呈現走低趨勢。

“中小支付機構目前備付金占比不會超過整體的20%。”王蓬博對北京商報記者坦言,從業務層面來講,中小機構目前交易量的數據其實到了一個天花板,需要有新的激勵政策,自身也需要去主動創新。

蘇筱芮同樣表示,巨頭環伺下,其實中小支付機構面臨較大的生存壓力,包括但不限于注銷牌照、尋求下家或謀求轉型等。

當前的第三方支付行業,確實變局不斷,喜憂不一。另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9月30日,有機構重新啟動上市進程,但也有不少中小機構宣布退出市場,與此同時,支付行業罰單也從未缺席。年內央行共計開出44張罰單,合計處罰金額達1.71億元。另一方面,隨著近期互聯網巨頭在支付領域逐漸開放,支付行業也迎來了新一輪洗牌。

展望備付金后續走向,蘇筱芮指出,今后支付機構備付金交存有望迎來新高,總體將呈現出波動式上升的走勢。在她看來,行業競爭加劇、監管趨嚴下,中小支付機構一方面需要積極謀求變革,借助產品創新、客群精準定位等方式,開展與巨頭間的差異化競爭路徑;另一方面也需要以合規為本,不斷彌補合規短板、加強風控水平以獲取長遠發展。

王蓬博同樣認為,自四季度開始,“雙11”“雙12”等活動肯定也會極大地帶動消費的增長從而進一步推動備付金交存金額的增加。在王蓬博看來,后續,中小支付機構應在合規的前提下,把握好目前的商戶資源,在保證存量的基礎上,再去進一步拓展B端數字化服務,尋找突圍的機會。(記者 劉四紅)

關鍵詞: 萬億支付 備付金 歷史新高 四連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