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證監會等印發發展規劃 指明金融標準化發展道路

“十四五”期間我國保險業有哪些前景值得期待?2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銀保監會、證監會印發《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指明保險業標準化發展方向。

《規劃》從標準化輔助現代金融管理等七個方面提出重點任務,提出了完善金融基礎設施標準,標準化引領金融業數字生態建設、拓展升級保險市場標準等多項要求。

對于保險業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路線,《規劃》勾畫了明晰的輪廓,包括拓展升級保險市場標準、財產險制定車險領域標準、探索巨災保險標準化等。

人身險:建立商業醫療、長期護理、養老服務等標準

對于保險產品市場供給問題,《規劃》指出,要拓展升級保險市場標準,聚焦滿足消費者需求與服務社會民生,重點加快保險產品、保險資產管理產品與服務、保險管理標準研制。圍繞人身保險方面,《規劃》要求制定商業醫療、長期護理、養老服務、健康管理等方面標準,支撐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事實上,為推動保險行業與大健康行業跨界融合,更好地引導健康服務支撐保險業務發展,促進健康保險高質量發展。2021年9月17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保險業協會”)聯合中國健康管理協會發布《保險業健康管理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為保險業的健康管理服務標準化工作做了頂層設計,分為“基礎共性標準”“產品與服務標準”“行業應用標準”“關鍵疾病健康管理標準”“服務供給標準”五個部分,總計138個標準化的小項。

在商業養老保險市場方面,數據顯示,目前可供老年人選擇的保險產品已超過1000個,基本涵蓋了老年人最為關注的疾病險、醫療險、意外險、養老險等產品。資深精算師徐昱琛指出,當前商業養老保險市場的產品供給還算豐富,但目前商業保險公司在長期護理險方面參與較少,不同保險公司在養老社區等養老服務方面的發展步調并不一致。

徐昱琛表示,制定商業醫療、長期護理、養老服務、健康管理等方面標準,對于保險公司和消費者來說是雙贏的,保險公司在開發產品、提供服務過程中有標準化樣本可以參考,不需要“另起爐灶”,消費者也能夠了解產品過程中有可參考的依據。

財產險:聚焦車險、巨災保險等領域標準制定

財產險的標準化路線重點聚焦于車險領域,《規劃》明確指出,要推動機動車輛保險等領域標準制定。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此前的2019年4月,保險業協會發布了《機動車保險車聯網數據采集規范》等四項協會標準。

上海對外經貿大學保險系專家朱少杰分析指出,規劃推進金融標準化,特別是制定市場基礎數據和監管數據標準,有利于提高車險管理的精細化水平,促進車險業務的數字化轉型和創新發展,也利于理順保險科技與業務邊界的關系,防范借科技名義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機動車險標準化制定對于新能源車險業務而言尤為關鍵,行駛數據的讀取、存儲和使用等標準有待成形,解決了數據安全性問題,才能為新能源車險業務的創新發展打好數據基礎。”朱少杰補充表示。

除了車險領域標準化制定,《規劃》還要求探索巨災保險標準化建設。在巨災保險建設方面,目前深圳、寧波、云南等地已經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巨災保險試點,巨災保險在應對自然災害方面也初步顯現效應。保險業協會最新發布的《2020中國保險業社會責任報告》顯示,地震巨災保險共同體累計為全國1281萬戶次城鄉居民提供超過5250億元的巨災風險保障。

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認為,現在的巨災保險缺乏標準導致各地的巨災保險方案保障內容與保障水平設計各不相同,一些巨災保險方案與普通保險的界限不明確,提供了大量普通風險保障,降低了巨災保險本應該發揮的作用,侵占了普通商業的市場空間。加強標準化建設有利理順這種關系,發揮巨災保險在巨災風險保障中的應有作用。

保險科技:加強標準供給,減少“各自為政”

對于保險科技的探索和應用,《規劃》要求加強保險科技標準供給,支持新技術在保險行業規范應用。

在保險科技標準化探索方面,近期,保險業協會發布了《保險行業基于容器的云計算平臺架構》《面向保險行業的微服務架構技術能力要求》《保險行業基于容器的云計算平臺成熟度模型》《保險行業應用開發的微服務架構成熟度模型》四項保險行業云計算相關標準。不過,某壽險公司技術開發部工作人員表示,當前行業內各公司在保險科技技術開發和應用方面存在一定壁壘,行業也缺乏統一標準。

業內人士指出,加強保險科技標準供給,有利于減少各保險公司“各自為政”的局面,減少同一功能被不同保險公司重復開發的情況。

此外,對于保險中介機構、保險業與其他行業交流合作等問題,《規劃》要求制定保險公司和保險中介機構業務信息交互標準,加大與交通地理、醫療衛生、社保等領域標準化交流合作力度,促進跨行業融合標準發展。(記者 陳婷婷 李秀梅)

關鍵詞: 證監會 發展規劃 金融標準化 保險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