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外灘街道的網紅慈善超市,有故事,更有愛

“媽媽,我們為什么要到這里來買東西?”

“因為在這里買東西很有意義,可以向別人傳遞一份愛心。”

走進福州路480號外灘街道慈善超市之前,8歲男孩偉偉和媽媽有過這樣一番對話。位于上海書城對面的這家慈善超市,是偉偉媽媽早就想好要來的地方,并且特地帶上孩子一起來。

因為,這家慈善超市的主題,不僅關乎善舉,還與愛的傳遞密切相關。在這里,特殊群體可以找到社會實踐的平臺和謀生渠道,不經意間的購物善舉就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人,居民與家門口的網紅店交換善意,構成一幅幅充滿愛的畫面。

小小超市,幫助特殊人群與社會連接

在開始逛店之前,偉偉和媽媽首先注意到的,是那個站在前臺的小姐姐。小姐姐姓劉,22歲,看起來很安靜。但在她走到貨架前、幫助顧客尋找商品時,你會看出她的行動有一點不方便。

店長羅慧鈺說,小劉的專長其實是畫畫,目前大專在讀,同時在慈善超市兼職,積累就業經驗。因為罹患腦部膠質瘤,小劉的身體只有左半邊能動。燙衣服、拖地等移動幅度較大的工作不適合她。店長便為她安排了看店和收銀的工作。盡管身體不好,但她熱愛生活,樂觀、懂事。她主動找工作,是想替媽媽分擔家庭開銷。“爸爸十幾年前就去世了,靠媽媽一個人工作太辛苦。”

小劉休息的時候,店里的收銀工作交給同同負責。同同是“85后”,患有三級智力殘疾和糖尿病,渴望與人交流。前臺收銀崗位像一個小小的窗口,為同同開啟了與外界接觸的機會。

店里還有一位繪畫達人,是“80后”的菠菜。他患有聽障一級,在外灘街道慈善超市見習期間除了收銀工作外,還負責出黑板報。這個月,浦東塘橋街道的慈善超市開業后,他轉去了那里。塘橋店店長張誠說:“他知道自己每天需要干什么,自己會做好自己的事情。外灘店的見習經歷讓他能夠快速上手新的工作。”

店里的工作井然有序。偉偉和媽媽看到,還有一個年輕小伙的身影在貨架間穿梭。他是23歲的弟弟,輕度自閉,在店里幫忙收發快遞,或者拍攝商品上架網店。小小的慈善超市,成了特殊人群的一個家園。

超市每天9:30至20:00營業,所有店員一天隔一天休息,中午輪休吃飯。“其實他們和我們一樣,有自己的生活和個性,工作的時候甚至更細心。”羅慧鈺評價這群特殊的伙伴。

開在家門口的慈善超市,與居民互相傳遞愛心

自從2020年1月開業以來,這家慈善超市一直客流如云。距離外灘只有1公里,對面就是上海書城,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幫助它吸引了不少人氣。因為連著居民區,附近居民也時不時來逛上一圈。居民們很愿意往這一方愛心空間傾注一些善意,有人捐出一批圖書,用于義賣。

有一筆充滿愛心的“大買賣”,羅慧鈺至今印象深刻。一個做生意的居民通過永勝居委會找到外灘街道,要給慈善商店捐助300雙新鞋。“是那種‘一腳蹬’的布鞋,39元一雙,賣得很好。”羅慧鈺回憶。居民不要超市開發票,指明出售所得全部作為永勝居委會的幫困基金,解決政策沒有覆蓋到的居民難題。

慈善超市里,這樣的暖心故事時有發生,就像星星點點的光,點亮了這座城市。有時候,超市也會順手回饋一些關心給居民,比如把多余的、用不上的貨架送給隔壁福建中路195弄小區的養花達人。達人左先生用它們為小區布置了“自治花園”,還將花借給超市用作活動布置,增添生機。

有空的時候,左先生會來給超市幫幫忙,比如搭一塊黑板。超市一角有一面“心愿墻”,為社區困難居民的心愿牽線搭橋。自愿認領心愿的社區單位會把居民需要的物品準備好,通過居委會交付。超市的微信小程序也會滾動發布居民心愿,讓更多人看到。目前,“心愿墻”上的首批54個心愿已被認領了33個。

外灘街道慈善超市對外開放的活動也多,去年夏天,一群孩子參加了“拉桿箱公益集市”活動,將自己的書籍、文具拿出來義賣,善款用來幫助社區困難群體。

用小善傳遞大愛,愿意同行的人很多。兩個月前,一批虎頭鞋出現在這家慈善超市的展架上,它們出自一群中學生之手。孩子們在布鞋上彩繪虎臉,在慈善超市寄售,籌集善款捐助一位患病同學,也很快售罄。

看見作品被買走,陽光之家學員受到鼓舞

慈善超市要“火”起來,光靠地段加持還不夠。來自歐洲設計師的品牌服裝、帶點藝術氣息的粗陶花盆、來自云南孟連的咖啡……這些頗具特色的商品,成了人們進店選購、逗留的主要理由。

偉偉的媽媽在圖書貨架前逐一翻看嶄新的少兒讀物,挑選適合兒子年齡的故事集。白領李小姐和朋友在時裝區評論新到的服裝款式,“看上去很青春。”挑到喜歡的,就去鏡子前試一試。反正全店商品都是市場價的3-7折,看中了就去買下來。

店里從左至右依次劃分出服裝區、圖書區、電子產品區、鞋包區、母嬰用品區,還有一塊區域專門售賣手工藝品,有DIY的貼花花瓶、彩繪杯墊、裝裱在鏡框里的福字剪紙、民族風娃娃掛畫……

羅慧鈺介紹,這些看起來還蠻精致的小物件,都出自“陽光之家”學員之手。貨品內容根據時節調整上新,端午節前上架的手工香囊就受到了顧客的青睞。賣貨的收入會返還給這些學員,作為經濟上的補貼,也讓他們更有制作動力。

每周一,陽光之家的學員們還會來店里做一次兼職,獲取一些補貼。帶隊的是陽光之家的老師或者班長小蔣。小蔣三十多歲了,做事沉穩,會向學員們交代工作任務,帶領學員更換貨品,并將學員表現反饋給老師和店長。

在店里,親眼看到自己制作的物件被人看中、買走,是學員們最有成就感的時刻。這讓他們覺得,自己的勞動是有意義的,他們的勞動成果被社會所需要。

最有效的慈善方式是“潤物細無聲”

這種“潤物細無聲”的慈善方式,顯然更容易被人們接受,也更能體現設計者的巧妙用心。在外灘街道慈善超市靠窗的區域,有幾張舒適的沙發座。旁邊有一臺深綠色的咖啡機,常規的美式、卡布奇諾、太妃拿鐵,新潮一些的港式鴛鴦、香濃燕麥、黑糖奶茶,都可以在機器上現做。

整個店里,這片區域最受白領青睞。端上一杯熱咖啡,坐在窗前看福州路的繁忙街景,在灑滿陽光的午后是一件愜意的事??Х缺澈蟮墓适略谟冢@臺機器里的咖啡豆都來自云南省普洱市孟連縣,10元一杯的孟連咖啡,每賣出一杯,就能自動捐出2元,用于當地的扶貧、助學等項目。

普洱的咖啡品質出色,茶葉也極有名。緊鄰咖啡座的櫥柜格子里,分類擺放著普洱茶餅和各式孟連咖啡豆,喜歡手沖咖啡、冷泡咖啡的朋友都能在這里尋覓到自己的心頭好。手機掃一掃二維碼,即可直接向當地訂購咖啡和茶葉,在獲取所需商品的同時,也能給千里之外的人們帶來一份溫暖。

這樣一家有情懷、有情調的小店,很快成了外灘地區的網紅打卡點。大眾點評上,網友為它曬出了245張圖片,打出了4.78的點評高分(滿分5分)。價格實惠、款式豐富、性價比高、服務熱情,是大家逛店之后為它貼上的標簽。“這家店是網友自己推上去的,我們沒有干預過。”外灘街道相關負責人說。

在這里,捐贈富余物品的人避免了資源浪費,付出勞動和愛心的人們獲得了價值,慈善的意識在孩子們心中萌發,就像一粒粒種子撒進土壤,在人們的心田生根發芽。

人人公益,處處可為

隨著社會慈善意識日漸增強,慈善超市不再是新鮮事物。歷經數年發展,黃浦區轄區內的10個街道均設立了慈善超市,實現區域全覆蓋。

黃浦區民政局透露,慈善超市的設立初衷,不僅是建立一個便捷、優質的購物場所,為社區居民提供物美價廉、安全實用的商品,同時也是一個“人人公益,處處可為”的公益慈善空間。

在黃浦,每個慈善超市都設有社會捐贈接收點,方便單位和居民就近捐贈。超市售賣的所有物品均系企業及社會人士的無償捐贈,捐贈物資出售后的回籠資金專項用于各街道困難群體的幫困救助。

許多慈善超市還設立了“對口援建區縣產品展示區”,居民可通過電子購買渠道直接購買如對口援建的區縣農副產品。同時積極創建成為“公益基地”,為社區單位、企業白領及社區居民搭建志愿服務平臺,傳遞公益正能量。

不同街道的慈善超市有不同的亮點。比如,半淞園路街道慈善超市堅持在“黨員公益服務日”“在職志愿者服務日”開展特色服務,組織開展手作興趣班、公益健康講座等形式多樣的活動,吸引不同年齡的人群參與。

如何成功“造血”,這家店提供了范例

經過一年多的運作,如今的外灘街道慈善超市已經無需依賴政府的“輸血”,有了“自我造血”能力,能通過日常經營收益生存。

對于具有公益屬性、并冠以街鎮名稱的慈善超市而言,誕生伊始都能得到政府部門的支持,但這并非長久之計。超市的本質還是經營,即便是慈善超市,只有實現了自我造血,才能長時間在市場上立足。

至于如何成功“造血”,外灘街道慈善超市提供了范例。在這里,傳播公益有多種渠道,面向不同群體,比如為殘障人士提供就業崗位,捐助物品籌集善款,或者鼓勵孩子們參加愛心義賣,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慈善文化,成為了社會公眾的關注焦點。再結合黃金地段的地理位置、時尚的商品、精巧的布局,前來打卡的人源源不斷,來自四面八方,超市生意自然紅火。

要想保持一如既往的吸引力,它還需要源源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外灘街道的計劃是,在接下來的運營中,更加注重將企業和社區銜接,讓更多新內容注入慈善超市。比如,邀請南京路步行街上的老字號張小泉剪刀將剪紙工藝以課程形式推廣到陽光之家,讓學員們多學一門興趣、多會一門手藝,再把他們的優秀作品放到慈善超市里售賣,形成良好的循環。

關鍵詞: 按摩培訓 廣州美博會2021時間表 濟南空調維修 審訊椅 論文發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