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上海皓元醫藥沖刺科創板 披露招股書多處存疑

正在沖刺上交所科創板的上海皓元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皓元醫藥),不斷遭遇質疑之聲。

2020年5月26日,皓元醫藥向上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擬登陸科創板。招股書一經披露,引發市場高度專注。涉嫌利益輸送、商業賄賂、外購產品貼牌銷售、研發實力不足、供應商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等,公司被大量質疑纏身。

歷經四輪問詢,盡管相關保薦機構、皓元醫藥均一一進行了詳細回復,但仍然存在難以讓人釋疑之處。

皓元醫藥宣稱自己是專注于小分子藥物研發服務與產業化應用的平臺型高新技術企業,但其研發能力并不突出。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在披露研發人員數量方面,皓元醫藥遮遮掩掩。在招股書申報稿、上會稿、注冊稿中,公司將研發人員及技術人員混合在一起披露,合計占員工總數的一半。事實并非如此。2019年,公司擁有研發技術人員333名,實際上真正從事研發的人員只有84名,占比在12%左右。

皓元醫藥的銷售費率也是畸高。2019年,公司銷售費率超過11%,是行業平均值的三倍多。當年的銷售費用中,推廣費超過1100萬元,約占銷售費的四分之一。

助力闖關11家基金解除賭約

皓元醫藥能否順利上市,市場關注度極高。此前,已有11家私募基金提前潛伏。

皓元醫藥成立于2006年9月30日,注冊資本150萬元,由鄭保富、高強、薛吉軍、史杰清和盧新宇等5人共同出資。當時,公司名稱為皓元化學。

幾經變更,到2015年12月,公司股改之時,鄭保富、高強二人通過安戌信息控制公司68%股權,為公司實際控制人。2016年5月19日,公司在新三板掛牌。2018年3月21日,公司終止掛牌,計劃轉戰A股市場。

2019年,皓元醫藥IPO前一年,股權變動較為頻繁。當年2月,景嘉創業將其所持的公司部分股權分別轉讓給國弘醫療、分宜川流、分宜金濟、黃山創投。自然人股東楊世先也將其所持的23.99萬股股份轉讓給黃山創投。這次轉讓價格為20.84元/股。

上述股權轉讓完成后,皓元醫藥實施增次擴股,蘇信基金、含泰創投、黃山創投、分宜川流、分宜金濟合計出資約1.70億元參與增資。其中,蘇信基金、含泰創投為新晉股東。此后,公司股權結構未發生大幅變動。

至此,已有11家私募基金潛伏在皓元醫藥股東名單中。其中,蘇信基金、真金投資、景嘉創業等持股比均超過5%。

通過頻繁增資、股權轉讓后,皓元醫藥的注冊資本增至5574.20萬元。

毫無疑問,這些基金爭先涌入是沖著分享皓元醫藥IPO盛宴而來的。這些基金投資皓元醫藥也是有條件的,在投資之前,多與皓元醫藥簽署了上市日期、業績等對賭協議。

2014年12月,皓元醫藥股改之前,真金投資、景嘉創業進入,其與皓元化學、安戌信息、鄭保富、高強簽署了對賭協議,涉及利潤保證、股權回購、業績補償、業績激勵、反稀釋權、反攤薄權、優先購買權、捆綁銷售權、優先受償權、清算權、股權/股份轉讓限制、最優惠條款、委派董事、股東會及董事會的決策機制等諸多約束內容。

2016年1月1日,雙方簽署新的協議,上述所有特殊權利自皓元醫藥向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申報掛牌資料之日予以解除。

2016年11月30日,虎躍永沃、國弘醫療、新余誠眾棠、上海泰禮、真金投資等安戌信息、鄭保富、高強簽署協議,涉及皓元醫藥上市時間,股份回購等。2019年3月8日,又簽訂新的協議,對上市時間予以變更,

此后的2018年12月31日、2019年2月28日、3月8日等,新舊外部股東與鄭保富、高強、安戌信息簽署新的系列協議,涉及股份回購、收益分成、IPO目標配合、最惠條款等諸多內容。

隨著皓元醫藥正式IPO,上述賭約相應全部解除。

自產40%產品卻無生產員工

有自產產品竟然無生產人員,皓元醫藥存在詭異之處。

皓元醫藥于2020年5月26日在上交所官網披露了擬上市的招股說明書申報稿。2020年10月29日、12月31日,兩次披露上會稿。今年1月8日,公司上會接受審核,并獲得通過。3月10日,公司披露了注冊稿,向上交所審核在科創板注冊上市。目前,處于提交注冊階段。

在這期間,即去年11月9日,皓元醫藥首次接受上會審核,結果為暫緩審議,并提出多個問題,要求公司、保薦機構等進行回復。

縱覽皓元醫藥的招股書申報稿、上會稿及注冊稿,長江商報記者發現,在對研發人員的披露方面,皓元醫藥存在故意混淆、拔高研發能力的嫌疑。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0年6月末,皓元醫藥的員工人數分別為411人、544人、675人、730人。

根據招股書,2019年底,公司員工專業結構為,技術人員333人、業務輔助人員104人、銷售人員143人、財務人員15人、管理人員80人,分別占員工總數的49.33%、15.41%、21.19%、2.22%、11.85%。2020年6月末,上述專業結構分類人員數量分別為388人、118人、115人、15人、94人,分別占當期員工總數的53.15%、16.16%、15.75%、2.05%、12.88%。

對比發現,半年間,公司技術人員數量明顯增加,銷售人員數量在減少,管理人員也增加了14人。

從上述員工專業結構分類來看,公司竟然沒有一名生產人員。

根據招股書,皓元醫藥主要業務包括小分子藥物發現領域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的研發,以及小分子藥物原料藥、中間體的工藝開發和生產技術改進,為全球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提供從藥物發現到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的規?;a的相關產品和技術服務。從這一介紹看,公司存在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的生產。

皓元藥業的銷售收入來自兩個方面,一部分為技術服務,一部分為產品銷售。其中,產品銷售收入占超主營業務收入的90%。如2020年上半年,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為2.47億元,其中,產品銷售收入為2.26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91.40%。

皓元醫藥的產品分外協采購、委外加工及自產三部分構成,外協采購的產品接近30%,自產產品占比接近40%,另外的30%左右委外加工。

自產產品占其產品的比例接近40%,皓元醫藥竟然沒有一名生產人員。

對此,公司稱,尚未建成自有的規?;a工廠,自主合成的產品主要通過實驗室生產的方式進行,實驗室生產的產能主要取決于技術人員數量和反應釜容積等因素。這似乎意味著,公司技術人員就是生產人員。

招股書中,在介紹研發人員情況時,皓元醫藥將技術人員列入研發人員,稱為研發技術人員。

實際上,技術人員不一定就是研發人員,部分技術人員只負責生產,并不參與研發。

皓元醫藥在審核問詢函回復中介紹了其生產人員、研發人員情況。2017年至2019年,公司生產人員數量為229人、316人、348人,研發人員數量為48人、53人、84人。這意味著,2019年,公司是存在生產人員的,且研發人員遠沒有公司披露的那么多。

一年推廣費超1100萬

作為研發驅動型企業,皓元醫藥的銷售費用偏高也備受質疑。

近年來,皓元醫藥的經營業績快速增長,最近三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長率高達53.32%。

2020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2.49億元、0.45億元、0.43億元,均超過上年同期的一半。

不過,高速增長的業績也備受質疑。除了享受的稅收優惠外,公司通過外協采購產品再對外銷售的占比較高,且成為其收入的重要來源。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外購分子砌塊再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42.33%、65.77%、70.33%、74.95%,外購工具化合物再銷售收入占比為34.27%、35.83%、40.57%、45.59%。整體上,外購產品再銷售收入占比較高。

對此,公司稱,對外銷售的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產品中,較高比例來自于外購成品再開發,即公司對外購產品進行再開發,然后再對外銷售。

只是,在自身無規?;a能力的情況下,對外購產品再加工、再開發,究竟有多大程度的再開發,令人生疑。

曾經,皓元醫藥被質疑存在商業賄賂、利益輸送嫌疑。盡管公司一再否認,但遠高于同行的銷售費用,難以打消市場對其質疑。

近年來,皓元醫藥的銷售費用增長較快。2017年至2019年,其銷售費用分別為1856.44萬元、3225.02萬元、4714.24萬元,同比增長104.97%、73.72%、46.18%,增速高于同期營業收入。2020年上半年,其銷售費用為2473.64萬元,超過上年全年的一半。

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率為10.67%、10.74%、11.53%、9.94%,遠高于同業。同期,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均值為4.05%、3.32%、3.10%、2.39%,2018年至2020年上半年,皓元醫藥的銷售費率均為行業均值的三倍多。

銷售費用中,除了員工薪酬外,推廣費不菲。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公司推廣費分別為699.50萬元、852.74萬元、1164.45萬元、494.28萬元,逐年在增長。2019年,推廣費占銷售費用的四分之一。

2019年,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凱萊英,營業收入24.60億元,是皓元醫藥的6倍多,但其廣告宣傳費只有306.62萬元,約為皓元醫藥的四分之一。

皓元醫藥稱,公司通過線上、線下推廣、促銷活動三種渠道進行業務宣傳,其中線上推廣主要系通過谷歌、百度等主流搜索引擎購買關鍵字或通過電子郵件推送產品手冊等,線下推廣主要系參加學術會議、展會,舉辦學術講座等,促銷活動主要系分子砌塊和工具化合物業務定期開展的開學季促銷推廣活動。上述推廣模式中,僅在促銷活動中涉及價值較高的禮品兌換贈送,其他推廣模式中除線下推廣中會涉及贈送中性筆、鑰匙扣、試管架、玩偶等帶有公司品牌logo的低價值定制小禮品用于宣傳品牌外,均不存在商業賄賂等不正當利益輸送情形。(記者 明鴻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