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高瓴、小米入股 翱捷科技營收持續增長

翱捷科技的營收雖然在持續增長,但其卻仍年年虧損,每年至少虧5億元,特別是2020年前三季度,其虧損逾21億元。

近期,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翱捷科技”)提交了招股說明書,擬科創板上市,公開發行不超過4183.01萬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

《國際金融報》記者發現,翱捷科技獲得了阿里、小米、高瓴支持,5年“燒”了40多億元至今仍未盈利。

高瓴、小米入股

據了解,翱捷科技成立于2015年,由戴保家、浦東新產投、浦東科投、香港紫藤出資設立。

2017年8月,阿里網絡、深創投、前海萬容、FantasyLtd.、戴保家以1.1美元/出資額的價格增資翱捷科技,彼時,阿里網絡持有翱捷科技25.12%的股權,為其第一大股東。

2018年6月,阿里網絡、前海萬容、FantasyLtd.、青島華芯、中電華登、芯片聯合(香港)、嘉盛基金、義烏和諧以1.69美元/出資額的價格增資翱捷科技。

2020年2月,小米長江、興證投資、久深股權、疌泉元禾以3.85美元/出資額的價格增資翱捷科技。

2020年4月,中國互聯網投資、浦東新產投、紅杉寬帶、桐鄉智芯、高瓴馥恒、張江科投、張懷安、自貿三期、上??仆丁CL愛思開、浙江天能、上海誠晁以4.05美元/出資額的價格增資翱捷科技。

通過上述幾次增資,阿里、小米、高瓴等均成為了翱捷科技的股東。

需要指出的是,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阿里網絡持有翱捷科技17.15%的股權,為公司第一大股東。

資料顯示,阿里網絡成立于1999年9月9日,第一大股東為淘寶(中國)軟件有限公司,持股比例57.59%,其他兩個股東分別為浙江天貓技術有限公司和Alibaba.comChinaLimited。

那么,翱捷科技是否已屬于阿里旗下?

記者查詢發現,翱捷科技無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為戴保家。

對此,上交所在問詢函中也要求翱捷科技列表披露公司歷次增資及股權轉讓實際控制人持股情況的變化、一致行動人的變化;詳細說明公司實際控制人認定的過程,是否以一致行動協議方式認定實際控制人及認定公司控制權未發生變動,是否符合《審核問答(二)》第5條的相關要求;實際控制人歷次簽訂一致行動協議的主要內容、期限、協議解除情況及對上市后公司控制權的影響。

對此,翱捷科技表示,戴保家直接持有公司9.36%的股份。戴保家與公司員工持股平臺寧波捷芯、GreatASR1Limited、GreatASR2Limited簽訂《一致行動人協議》,約定上述員工持股平臺就任何與公司有關的需各股東做出決定的事項,各員工持股平臺均應事先向戴保家咨詢,并根據戴保家的意見采取一致的行動;就公司由股東表決的所有決議,各員工持股平臺均應事先向戴保家咨詢,并采取與戴保家一致的行動進行相同內容的投票表決。戴保家直接持股及通過一致行動協議合計控制公司24.36%的表決權,系公司實際控制人。同時,公司設立至今,實際控制人戴保家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控制的表決權比例均超過其它股東。

此外,翱捷科技還強調,公司股東阿里網絡、前海萬容、新星紐士達、義烏和諧、深創投出具了《關于不謀求實際控制權的承諾函》,認可并尊重戴保家在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地位,并自成為公司股東之日起未曾通過任何形式謀求公司控制權,且不會通過任何方式謀求對公司的控制權。

狂“燒”45億

據了解,翱捷科技是一家提供無線通信、超大規模芯片的平臺型芯片的企業,自設立以來一直專注于無線通信芯片的研發和技術創新,是國內極少數同時擁有全式蜂窩基帶芯片及多協議非蜂窩物聯網芯片研發設計實力,且具備提供超大規模高速SoC芯片定制及半導體IP授權服務能力的平臺型芯片設計企業。

2017年-2019年和2020年1-9月(下稱“報告期”),翱捷科技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423.35萬元、11539.11萬元、39794.16萬元、70673.29萬元,凈利潤分別為-99789.33萬元、-53744.22萬元、-58354.86萬元、-211566.17萬元。

可以看出,在上述時間段內,翱捷科技的營收雖然在持續增長,但其卻仍年年虧損,每年至少虧5億元,特別是2020年前三季度,其虧損逾21億元,同時,報告期內累計虧損超過42億元。

需要指出的是,記者進一步查詢發現,翱捷科技成立于2015年,并于2020年進行了股改。截至2017年末,公司未分配利潤為-12.97億元,結合其2017年的凈利潤,可以計算出,截至2016年末,其未分配利潤約為-3億元(不考慮分紅的情況下)。

也就是說,2015年和2016年,翱捷科技在兩年的經營中,合計虧損了3億元。換言之,翱捷科技已“燒”了45億元,但仍未扭虧為盈。

翱捷科技年年虧損與其在研發上的投入大有關。

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內,翱捷科技的研發費用分別為36676.11萬元、52439.68萬元、59677.2萬元、186772.75萬元,分別占當期營業收入的435.41%、454.45%、149.96%、264.28%。

奇怪的是,翱捷科技雖然在研發上投入不小,但其毛利率卻遠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

招股說明書顯示,報告期內,翱捷科技的研發費用(扣除股份支付費用)分別為435.41%、454.45%、149.96%、73.19%,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別為62.99%、43.04%、30.79%、54.85%。

同時,在上述時間段內,翱捷科技的毛利率分別為40.66%、33.1%、18.08%、27.93%,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分別為55.76%、58.03%、56.8%、50.27%。

可以看出,2017年-2019年,翱捷科技在研發費用上的投入的資金越來越多,但其毛利率不增反降。另外,公司在研發費用率遠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的情況下,毛利率卻還遠低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值。

除了上述問題之外,記者發現,翱捷科技似乎還身陷訴訟風波。

2020年8月,翱捷科技先后兩次向劉石、上海移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下稱“移芯通信”)提起訴訟,皆因侵害技術秘密糾紛,標的金額分別為4500萬元、1.9億元,該案件正在一審審理中。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有媒體報道,2021年1月,移芯通信向有管轄權的上海市知識產權法院起訴翱捷科技惡意訴訟,賠償請求金額高達1億元。目前,該案已被上海知識產權法院受理,案件編號為(2021)滬73知民初223號。

對此,翱捷科技在問詢函中表示,盡管公司尚無法獲知上述上海移芯(即移芯通信)的具體起訴內容,但根據媒體報道,上海移芯本次對公司提起訴訟,系其認為公司起訴的產品為上海移芯未推出的產品,從而以訴訟方式予以反駁。但是,根據公司的起訴狀,公司起訴上海移芯所涉及的產品包括EC616、EC617等NB-IoT芯片及EC618等CAT1芯片。根據相關媒體報道及上海移芯的微信公眾號內容,上海移芯已于2019年6月量產了型號為EC616的NB-IoT芯片,且早在2018年即開始著力研發CAT.1bis芯片并即將在目前推出市場。因此,公司對上海移芯的起訴存在合理依據。

關鍵詞: 翱捷科技 營收 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