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機構監管多方發力 借意險搭便車“翻車”不斷

一紙銀行侵犯消費者權益的通報,再次將貸款業務搭售保險的亂象拉入大眾視野。7月12日,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包括人保、太保在內的部分險企遭消費者投訴,而投訴原因便是貸款產品服務搭售保險產品。捆綁銷售、保費過高、總費用超限……搭乘貸款的“順風車”,借意險市場亂象叢生。

搭乘貸款“便車”

買房、買車、看病……在這些時候“江湖救急”的貸款卻捆綁上保險銷售,便有了觸碰監管“紅線”的嫌疑。

就在數日前,一則銀保監會對于某股份制銀行侵害消費者權益情況的通報,引起了保險業的關注。原來,該銀行被通報“三宗罪”中,與保險相關者占其三。其中“一宗罪”,就是向個人住房按揭貸款客戶搭售人身意外險,侵害消費者自主選擇權。

通報指出,該銀行部分分支機構辦理個人住房按揭貸款業務時,在貸款發放前后數日內向客戶銷售了人保壽險等公司的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保險費率均高于一般人身意外險的數倍,涉及6205筆。

什么是借款人意外傷害保險?作為意外傷害險的一種,其被保險人是借款人,受益人則一般為貸款人。當被保險人遭遇意外傷害并由此導致其身故、殘疾時,保險公司將會幫助被保險人償還部分債務,這樣便能夠減輕被保險人家人的經濟負擔。

而北京商報記者調查發現,搭上貸款“順風車”的借意險,并不止一次翻車。

“我當初在某貸款平臺借貸,客服說我要貸款需要先通過風控面簽才能順利下款。作為一個業外人,我當時并不知道面簽的合同是保險合同,以為是貸款合同便配合簽字,但并沒有見到過任何保險合同書,也沒有短信告知我。”消費者鄭悅(化名)稱,直到去年,他才在保險通里面查到自己名下有張電子保單,且捆綁在貸款利息里,每月交1701.15元保費。

“若當初我知道所簽訂的是保險合同,我一定不會簽。”鄭悅表示。

類似的情況并不鮮見,北京商報記者在黑貓投訴平臺搜索“貸款搭售保險”關鍵詞,結果多達2325條。比如近期太保太享貸亦被多名消費者投訴貸款強加保險。對此,北京商報記者采訪太保集團,該集團相關負責人回應稱:“太保產險在黑貓檢索到了投訴,缺少進一步的信息無法核實客戶。一旦有相關客戶信息或聯系,我們即刻安排跟進。”

信貸平臺太強勢?

除了捆綁銷售外,借意險的“花式翻車姿勢”中,還有定價過高、可回溯管理不到位等亂象。

以“保險貸款”為關鍵詞在黑貓平臺進行搜索,北京商報記者獲得結果高達2.5萬條。如有消費者投訴稱,中國人民保險集團人保貸在貸款時收取服務費、保險費、高利貸款息費超出國家規定的限額,希望把超出息費和服務費、保險費退回。

“業務員通過微信聯系上我,說給我辦理保險業務,最后我被稀里糊涂搭售了份高達5萬多元保費的保險,占貸款本金的60%,每月保費要交1504.23元。”借款人齊鶴(化名)如是說道。

北京商報記者就多人投訴人保貸向中國人保進行采訪,但截至發稿未獲得回復。

搭售借意險是保險公司與現金貸等平臺合作的主要模式之一。現金貸平臺在放款時,在借款人的本金中抽取一筆金額作為借款人購買借意險的保費。

除了定價隨意,手續費畸高等亂象亦頻發。此前,銀保監會人身險部相關負責人直言,銀行借款意外險等在個別地方手續費率高達50%。

為何借意險“捆綁”貸款而頻出“意外”?

在房貸方面,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便認為,類似捆綁銷售的情況盛行,也還是說明商業銀行信貸部門略顯強勢,所以購房者需要接受此類條款。

“并非所有貸款要求借款人投保人身意外傷害保險都是錯的。錯往往錯在銀行等平臺不區分借款人要求所有人都得買保險;要求借款人只能在其指定的保險公司買保險,而且保費明顯比其他同類產品貴;保險費+借款利息及其他費用之和高于國家規定的最高限。”對于借意險亂象叢生,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如是分析道。他指出,如果不存在以上情形,那么要求借款人買保險本身沒有什么不對。

“因為畢竟借款人死亡、傷殘直接會影響到貸款清償,影響銀行債權的安全性。”對此,李文中如是解釋。

同時李文中介紹稱,這種違規侵害了消費者的選擇權,也可能違反國家關于借款利息和費用總和上限的規定。我國目前利率沒有完全市場化,國家有最高限的規定,那各金融機構就應當遵守這個規定,不應該借助保險來逃避這種監管限制。

“如果完全市場化了,那銀行等平臺要不要求借款人買保險并不重要,銀行完全可以對高風險借款人要求按更高的利率支付利息,而不要求他買保險。”李文中表示,在我國目前沒有完全放開利率管制的背景下,如果平臺覺得少數借款人的風險太大,按照國家規定的最高利率向其發放貸款也會存在風險敞口,那么可以不給其放貸,不借助保險來繞過這個監管要求。

機構監管多方發力

如何為頻頻翻車的借意險加上“安全鎖”?業內人士認為,這一過程中銀行、險企和監管均有各自需要明確的責任。

早在2019年,銀保監會發布的《關于開展銀行保險機構侵害消費者權益亂象整治工作的通知》中,就明確將“借貸過程中強制消費者辦理保險”作為侵害消費者權益亂象的表現形式,并要求銀行嚴格自查自糾,一次性問責到位。

而針對搭售和捆綁銷售、手續費畸高、財務業務數據不真實等問題,去年下發的《關于加快推進意外險改革的意見》更明確,按照市場主體全面自查自糾、監管部門進行重點檢查的方式,組織開展意外險市場清理整頓,并嚴格依法執行對機構和責任人的雙罰制度。

今年4月發布的《意外傷害保險業務監管辦法(征求意見稿)》也提出控費降價,劍指“捆綁銷售”等諸多行業痼疾,同時要求強化客戶信息真實性管理。

“要打擊一些商業銀行信貸部門的違法違規行為。”嚴躍進認為,從實際過程看,類似捆綁銷售保險、理財等,說明銀行和其他機構有合作。后續要讓房貸更加單純化,防范混入各類五花八門的套餐。

從整改角度看,嚴躍進則建議可以開展一次專項整頓工作,進而積極促進對合理購房者房貸成本的降低。另外也需要開展舉報工作,真正約束銀行的各類違法違規行為。

李文中則表示,借意險亂象的整改中,簡單處罰保險公司并不能完全解決問題,應該對銀行和保險公司同時處罰,因為出現這種情況銀行和保險公司之間往往是存在前置合作協議的,否則銀行等機構不應該指定借款人在特定保險公司買保險。

“其實借款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在這種情況下的作用和貸款保證保險是相似的,因此既然貸款保證保險產品本身是合法的,那么在不違反國家監管要求的情況下要求某些高風險借款人投保借款人人身意外傷害保險也是合法的。”對于借意險未來的發展,李文中給出了這樣的回應。(記者 陳婷婷 周菡怡)

關鍵詞: 機構監管 借意險 貸款業務 搭售保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