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每日速遞:鈣鈦礦電池,天使輪都報到五億了!

動力電池,儲能之后,新能源行業下一個新寵是什么?我們得到的答案是鈣鈦礦。

這里的“鈣鈦礦”是指鈣鈦礦型太陽能電池,是利用全固態鈣鈦礦型的有機金屬鹵化物半導體作為吸光材料的太陽能電池,屬于第三代太陽能電池,也稱作新概念太陽能電池。


(資料圖)

從去年至今,一股席卷鈣鈦礦的資本熱潮正在一浪高過一浪。據不完全統計,從2021年到2022年鈣鈦礦領域投資額已近百億。

遠的不說,今年8月26日,兩筆鈣鈦礦領域的融資同時發布,分別是光晶能源獲得數千萬的天使輪融資和仁爍光能獲得了數億元的Pre-A輪融資。再看他們背后的資方,更是聚齊了創新工場、中科創星、險峰長青、云啟資本等一眾明星機構。

更早之前,騰訊、高瓴創投、凱輝、源碼資本、耀途資本、正軒投資、英諾天使基金等都有出手。

此外啟迪之星創投周林(化名)告訴我:“現在市面上已經有大概二十個項目,而在2018年這個數字是不超過五個。在估值方面,今年團隊一般的項目都會報到兩三億。團隊不錯的,天使輪都要報到五億左右。

在二級市場,鈣鈦礦帶來的追捧勢頭更加瘋狂。

一位從業者談到:“寧德時代在一次發布會上提及了自己在鈣鈦礦中試線的進度。緊接著,二級市場上凡是跟鈣鈦礦相關的概念股都迎來了暴漲,其中一家設備商,股價更是連續八到十個漲停?!?/p>

10月18日,寧德時代又公布了其在“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及其制備方法、用電設備”上的專利,鈣鈦礦板塊又被推到臺前。

一場強者恒強的游戲

翻看了市面上絕大多數鈣鈦礦項目的相關信息,我發現他們有以下個共同特點:?

其一,創始團隊科研學術背景強大,似乎沒有幾篇文章發在頂刊上,都夠不到創業的門檻。

比如,協鑫光電董事長范斌,他博士期間師從米夏埃爾?格雷策爾,而米夏埃爾?格雷策爾是鈣鈦礦電池行業的早期奠基人,他參與的項目將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轉換效率從3.8%一下提升至了10%。

再比如剛剛刷新世界記錄的仁爍光能創始人譚海仁,他畢業于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讀完博士后回國擔任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教授。據悉,迄今為止,譚海仁在Science、Nature、Nature Energy、Nature Communications等國際頂級刊物發表了80余篇論文。

同樣,萬度光能的創始人韓宏偉,在創業前也曾擔任華中科技大學中教授。

也正是如此,很多投資人甚至紛紛去高校勸說教授們下場創業。譚海仁談到:“2021年左右,當時我還在學校里做鈣鈦礦的相關研究,但前后有數十家投資人找到我,想讓我出來創業。當時的一個契機是,2020年底,我們第一次在實驗室證實了全鈣鈦礦疊層電池效率能夠達到26%以上,而那時晶硅的效率才只到26%左右?,F在的認證效率已達28%以上,遠超過晶硅電池實現的最高效率”。

其二,項目階段多處在B輪前。

在上文我們提到,在2021年以前,國內鈣鈦礦項目少,關注度低。自從高瓴出手后,整個市場才有了絕對的熱度和爆發,很多公司也是從那之后開始創業的。

如果非要給當前的鈣鈦礦找一個對標點,米磊給出的答案是:大概像2017年的商業航天,2013年的人工智能。

所以市面上的很多項目才成立一兩年,就算有成立時間久的,由于沒有量產,融資頻率也并不高。?

一個比較例外的是纖納光電,在上個月,纖納光電宣布完成D輪融資,本輪融資由招銀國際和杭開集團領投,共有十家機構參與。該公司自成立以來,已獲得三峽集團、京能集團、招銀國際、杭開集團、浙能集團、衢州金控、昆侖資本、海邦投資等多家資本的戰略投資。

公開資料顯示,該公司成立于2015年,創始人姚冀眾本科畢業于浙江大學光電系,同時該公司也走在鈣鈦礦量產的前沿,在今年7月完成了全球首款鈣鈦礦商用組件α的成功交付。

鈣鈦礦電池的優缺點

在業內,鈣鈦礦已經站在了未來的技術趨勢當中,很多人也認定其成為下一個光伏產業α。

一方面,從理論極限來看,鈣鈦電池單層電池理論效率極值可達31%,晶硅/鈣鈦礦雙節疊層轉換效率可達35%,而三節層電池理論極限可能升值至45%以上。而如果摻雜新型材料,鈣鈦礦電池的轉換效率最高能達到驚人的50%,是目前晶硅電池的2倍左右。

與此同時,不同于晶硅路線要經歷硅料、硅片、電池片、組件四個環節方可制備晶硅組件,鈣鈦礦組件制備僅需單一工廠,且生產過程耗時較晶硅大幅縮短,能耗也大為降低,鈣鈦礦材料成本占比極低。

另一方面,晶硅作為主流光伏技術,市場份額超95%,盡管發電成本也在持續緩慢下降,但其效率已越來越接近極限,留給晶硅降本增效的空間已經很小。

然而,鈣鈦礦取代硅的道路并非坦途。

在效率高,成本低的同時,鈣鈦礦電池還存在壽命短、封裝難、產能落地后良率爬坡等問題。一位做光伏研發的從業者認為:鈣鈦礦很怕水和氧氣,雖然技術在進步,但封裝仍是一個難點。

需要指出的是,在現階段布局的廠商也出現了技術分野。

一部分創業者選擇了做單結鈣鈦礦,這個技術難度相對簡單,另一部分選擇了做鈣鈦礦疊晶硅,這也是現在傳統光伏廠商選擇的主流路線,像是晶科、隆基,創業項目中曜能科技也做這個技術,還有一部分選擇做鈣鈦礦疊鈣鈦礦,比如仁爍光能。

目前,疊層結構被認為是鈣鈦礦電池進入光伏市場的有效途徑之一,但無論哪種路線,做到真正大規模量產至少要五到十年。

雖然現在風口起來了,但技術的更迭還是要遵循產業發展的客觀規律,鈣鈦礦疊層量產化還是需要時間一點點去打磨。

本文來源:光伏見聞 (ID:pv-news),原文標題:《鈣鈦礦電池,天使輪都報到五億了!》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 太陽能電池 轉換效率 二級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