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世界短訊!地產新生代 | 吞并美凱龍,閩系房企已換了山頭

過去兩年,房地產行業經歷了劇烈的波動和調整,活下來的房企仿若穿越生死關,重獲新生,行業格局也被大幅改變。一批熟悉的老面孔隱去、消失,另一批央、國企和民營房企崛起、逆襲,港資地產商也重新殺了回來。

他們,構成了新生代房企的主力。一個全新的地產江湖,已經形成。華爾街見聞就此推出“地產新生代”專題,勾勒和記錄他們的生存法則和未來藍圖。


(資料圖)

作者 | 曹安潯

2023年伊始,房地產界備受關注的一樁收購案,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達成了。而在這背后,是房地產江湖排位的又一次輪變,閩系房企的老大,已由世茂變成了建發。

1月29日,建發股份公告擬購買美凱龍29.95%股份,賣方美凱龍是國內連鎖家居賣場龍頭,創始人車建新有著“全球Mall王”的外號。

買方建發股份則是近年擴張勢頭兇猛的“野心家”,經過此番收購,建發股份的野心已是“明牌”了。其旗下的建發房產,也一路突進至 2022年克而瑞銷售榜第8,成為閩系房企新老大。

建發股份母公司是廈門國資委控股的建發集團,作為近年嶄露頭角的地方國資代表,建發股份的擴張路徑也將給其他地方國資提供一個參考,未來的地產甚至更多行業,有望看到更多地方國資的身影。

吞并

自1月8日晚間,雙方公告收并購意向、拉開收購案大幕之后,不到十天時間,建發股份和美凱龍就迅速通過了具體交易方案。

根據公告,建發股份擬購買美凱龍13.04億股,收購對價不超過62.86億元,以現金方式支付,資金來源于自有資金及配套貸款。

建發股份將分兩期支付轉讓款,第一期交易對價為57.86億元;第二期交易對價5億元。

交易完成后,建發股份將持股美凱龍29.95%股份,超過紅星控股及其一致行動人合計持有的24.9%,成為美凱龍的新控股股東。同時,美凱龍實際控制人也將由車建新變更為廈門市國資委。

對于這次交易,美凱龍大部分投資者樂見其成,截至1月31日收盤,美凱龍股價不到一個月累計漲幅25.21%。

建發股份的投資者們則大多不看好這次交易,在首次公告收購意向的次日(1月9日),建發股份就遭遇股價跌停,此后股價持續低迷。

這也讓建發股份著急了,并在1月15日召開了一場投資者說明會,吸引了近千名投資者參加。

最讓投資者擔憂的是美凱龍的巨額負債。財報顯示,截至2022年9月底,美凱龍資產負債率為56.85%,高于行業平均水平,合并總負債約為756億元,其中有息負債約為382億元。

對此,建發股份管理層回應稱,美凱龍的負債,不僅大部分是有優質抵押物的長期借款,而且以子公司借款為主,子公司借款約為628億元,以子公司物業作為抵押、上市公司擔保。 “大部分債務不在上市公司層面,需要控股股東擔保的較少,后續需要建發股份的擔保同樣較少?!?/p>

不過說明會后股價依然持續下跌,雪球數據顯示,自1月6日至1月31日收盤,建發股份累計跌幅達11.12%。

但收購美凱龍,建發股份勢在必行,并已在干預美凱龍的董事會和管理團隊的變更。

1月18日的公告顯示,郭丙合、車建芳、蔣小忠、陳淑紅等4位美凱龍高管已向董事會提出辭職,同時美凱龍副總經理李建宏被增補為執行董事,來自建發股份的鄭永達、王文懷及鄒少榮擔任非執行董事。

野心

建發股份吞并美凱龍背后,是持續擴大房地產及相關業務版圖的野心。建發股份認為,收購美凱龍后,能將以上海為中心的長三角作為“橋頭堡”輻射全國,從區域型國資龍頭企業,轉向具備全國影響力的綜合性企業。

閩系房企曾是房地產上半場中非常耀眼的群體,千億黑馬頻出,世茂還進入了行業前十。 而當時建發股份旗下的建發房產僅排名第31。

然而,在房地產轉入下半場之時,閩系房企大洗牌,泰禾、福晟、寶龍等暴雷、跌落,閩系房企老大也“換人”了。

2022年,建發房產實現全口徑銷售額1703.2億元,躋身排行榜第10,排在它前面的是金地、綠城、龍湖等老牌巨頭。

建發房產還逆勢大舉拿地, 2022年新增土地貨值908.5億元,位列克而瑞房企新增貨值榜第10,創公司有史以來最高拿地排名。

不過由于過去幾年溢價大舉拿地,建發房產已經累及建發股份的毛利率。

國盛證券指出,建發股份的房地產業務(主要來自建發房產)毛利率已從2018年度的35.4%一路下跌至2022年前三季度的14.8%。因此,接下來,如何平衡規模擴張和盈利問題,將是建發房產要解決的難點。

值得注意的是,建發房產只是近年逆勢崛起的國資房企的代表。

這兩年,在大批規模房企倒下之時,如建發房產、越秀、招商蛇口、華發、中國鐵建、中交房地產等國資房企集體崛起,在銷售和土拍市場中快速提升,大舉擴張,來勢洶洶。

在房地產的下半場,這些國資房企將與其他幸存下存的優質房企一道,繼續馳騁、競賽,繪就新的房產競爭格局,演繹屬于地產新生代的傳奇故事。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 建發股份 控股股東 執行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