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環球快消息!協鑫CEO:鈣鈦礦歡迎更多新進者,但不真實的吹牛遲早歸零丨見智研究

光伏電池新技術鈣鈦礦的關注度極高,關于其從MW到GW時代實現了0-1的跨越給市場非常大的期待。但火熱的背后爭議之聲不斷,鈣鈦礦產業真實進展如何?是否真的這么快,還是在講故事?

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公眾號:見智研究Pro)非常榮幸的邀請到了協鑫光電董事長范斌做分享交流,核心觀點整理如下:


(相關資料圖)

核心觀點:

1、100MW要先跑通,GW的實現是水到渠成的事

鈣鈦礦肯定是要從實驗室走向量產。從第一個 100MW開始,到以后 GW、 10GW、 100GW,一直到最后成為光伏的主流,這是一個必經之路。我們今年的目標是把100MW先跑通,最難的是第一個100MW,如果順利會采購GW級使用的長周期設備,但不意味今年要大趕快上。

2、商業化量產時點并沒有提前

商業化量產時點并沒有提前,實際受到疫情影響反而可能會往后拖延一些。其實今年的各家所謂的 100 MW級別的產能,本質上都是用來打通的,所以今年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產能落地,也還是在一步一步走著看的狀態。但是我們規劃很明確,但畢竟因為鈣鈦礦我們是在開創而不是模仿,所以會有很多難估計的東西和變量。

3、鈣鈦礦最特殊最有特點的是結晶工藝

鈣鈦礦最特殊的、最有特點的一個工藝是它的結晶工藝,在別的行業里面找不到類似的需求。因為像鋰電池或者面板,它的涂布涂出來的都是非晶像的東西,它并不需要它在干燥過程中同時結晶。而鈣鈦礦干燥過程中同時結晶是一個很重要的控制環節。結晶的效果不但會影響太陽能電池的效率,也會影響組件的壽命。

4、鈣鈦礦的穩定性沒那么差,普遍認為的壽命短也是不正確的

從原理上講,鈣鈦礦的穩定性其實并沒有一些人直觀想的是那么差,因為有一些直觀的想法是認為鈣鈦礦它是一種離子晶體,所以它可能只能扛到200-300度,所以它總不如晶硅這種能夠扛到上千度的東西。但其實穩定性是一個動力學的問題,它不是一個熱力學的問題。能夠扛到多少度,這是一個熱力學的問題。當我們的工作環境顯著的低于它能扛得住的上限的時候,其實我們只需要考慮動力學的因素。對于壽命短的質疑,我們現在看到幾千個小時是鈣鈦礦測的幾千個小時沒有衰減,而不是它的壽命只有幾千個小時。

5、鈣鈦礦去做疊層是提效的必由之路

對于鈣鈦礦來說,其實最堅實的邏輯就是晶硅的效率反正上不去了,眼見的它的上限就那么多,而唯一能夠把它的效率往上帶的就是鈣鈦礦技術。只有鈣鈦礦能和它疊層,把效率帶到 30%以上。可以非常明確就是晶硅行業或者整個光伏行業想要把效率往上提,就必須靠鈣鈦礦,這是我們現在僅有的選擇,沒有別的選擇,所以鈣鈦礦去做疊層也是一個必由之路。

6、工藝方向很清晰,其他新工藝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方向是很清晰的。一些初創企業,會宣揚自己會用一些比較新的工藝來做,但實際上這些更多的是停留在實驗室,它并沒有在大組件上驗證過它工藝到底可行不可行,所以我覺得需要澄清的。我們從 2021 年確立的設備,或者更早一點,我們在 2017 -2018年把那時候 40*60 的大體設備確定之后,并沒有大的改變。我們設備的框架就是PVD加涂布結晶加激光,這個路線其實沒有大的調整。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能夠把組件完整的做出來的。就是依據這條路,我們并沒有看到通過別的路徑能夠把組件也做出來。別的路徑的可能更多的還是在早期的實驗。

正文:

100MW要先跑通,而GW是水到渠成的事

見智研究:

MW到GW產線究竟是美好愿景,還是真的能實現?這里面夸張的成分有多大?

范斌:

這當然是一個愿景,但愿景不意味著夸大,這是我們一直努力的目標。鈣鈦礦肯定是要從實驗室走向量產。從第一個 100MW開始,到以后 GW、 10GW、 100GW,一直到最后成為光伏的主流,這是一個必經之路。我們一定會這樣發展下去的,當然也不會那么快,因為我們一直是走在最前面的企業。

我們對自己的要求是今年要把 100 MW先跑通。我們并沒有要求今年要實現GW,GW其實是 100 MW之后水到渠成的事情。最難的是第一個 100MW。我知道行業對于鈣鈦礦其實有要么過于樂觀,要么過于悲觀的兩種極端看法。
過于樂觀的,今年可能就會有 10GW的設備采購等等。我不知道別人怎么樣,但是我們肯定不會在今年去買很多的設備。我們如果 100MW順利,我們會在今年開始采購一些給 GW 級別使用的長周期設備。但這不意味著說我們今年就要大趕快上。這是我們對過于樂觀一面的看法。

另外一方面也有一些人過于悲觀,認為鈣鈦礦的本身的問題得不到解決,看起來像一場騙局,其實也是完全錯誤的。因為我們可以明確的看到,鈣鈦礦的效率在不斷提高的同時,它的穩定性,還有量產工藝也都在一直不斷的進步。我們已經看到很多機構,包括我們在內,還有很多學術機構和企業,都能夠把鈣鈦礦的穩定性測試的很不錯。至少它在現有的晶硅IEC61215 標準之下,測試的結果不會比晶硅差,這一點我們是非常明確的。

所以過度的樂觀和過度的悲觀都是錯誤的。鈣鈦礦會穩步的往前發展,雖然不會像有些人做那么快,但它最終一定會成為光伏的主流。

商業化量產時點并沒有提前

見智研究:

商業化量產時點和去年比有沒有提前?

范斌:

并沒有,不會提前的。我們原來定下的目標就是在 2023 年要把 100 MW先跑通。實際上去年全國都受到了疫情的重大影響,所以不太可能加快。可能因為疫情還可能會往后稍微拖一點,但是也不會有往后拖太遠。我們還是相信我們能夠在今年完成 100MW的基本的工藝打通。我們也希望其他友商能走得順利。所以我覺得考慮到疫情的影響,應該是略微會往后拖延一些,不會提前。

見智研究:

GW級產業規劃是否有明確的雛形,今年行業產能落地能達到多少?

范斌:

我們對別人別家怎么規劃不了解,我們也不評價,只說我們自己今年要完成 100MW。我們前面反復的說,這是最重要的,從 0 到 1 的一步,完成 100MW之后才會有GW,這是一個水到渠成的事情。我們的 GW線如果順利,應該在明年會逐漸的建成。其實今年的各家所謂的 100 MW級別的產能,本質上都是用來打通的,所以今年不會有真正意義上的產能落地,也還是在一步一步走著看的狀態。

見智研究:

是走著看的狀態嗎?

范斌:

其實不是走著看,我們一直有很明確的規劃,但在我們理智而明確的規劃之下,有一些過于浮夸的事情就把我們襯托的有點奇怪了。但是我們得認識到鈣鈦礦這是一個從無到有的事情,我們在趟無人區,沒有人可以讓我們借鑒,這是一個比較困難的事情,但是走通了之后,它的收益也會非常的大。

我們經常提醒投資界的朋友,以前的晶硅所有的技術,不管是PERC還是IBC 還是異質結什么的,都是在國外已經有了很成熟的很大規模的產線之后,國內才引進的。所以他不需要原創的研發,他只要copy,只要模仿的好他就能成功,因為路是通的。而鈣鈦礦最大的困難就來自于沒有人可以模仿,我們自己要把路闖出來。而我們現在能夠明確的,從原理的角度,從工藝的角度,鈣鈦礦是一定能做出來的。我們是在解決它的工程問題。既然是在摸索,在解決工程問題,這里邊的前進道路上就不會像以前模仿別人那樣。能夠那么準確地估算你的時間,對于一個基本上沒有人走通過的事情,你的時間可能會長一點,可能會短一點。這里邊一些意外的因素會比模仿這種行為會多很多。

里面會有很多難以估量的東西,很多變量。對于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原創型的從頭研發,應該有一個這樣的認識。它不是我們畫了一個計劃表就能夠嚴格的按計劃做出來的,可能會快一點,也可能會慢一點,但是從原理上講,它一定能。

正反式結構都可以量產,反式工藝路會更好走些


見智研究:

鈣鈦礦的主流結構,比如正反式平面結構這種等等,差異在哪里?反式結構的優越性在哪?


范斌:

所謂的正式和反式,這個是沿用以前燃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一種說法,就是燃料敏化太陽能電池的時代,他們是把電子傳輸層做在底下,所以到鈣鈦礦時代,沿用了這種結構的稱為正式。這是一個不是那么規范的叫法。實際上這只是一個命名,沒有什么太大的意義,無非就是你先做電子傳輸層,還是先做空穴傳輸層。這兩種方法應該都是可以的,都有可能用它來實現量產。

只是目前看上去,把空穴傳輸層做在底下,我們的材料選擇會更多一些,工藝上的路會更好走一些。所以我們選擇的是用反式結構來完成我們的單結鈣鈦礦組件。我們也看到有一些實驗室,有些機構,他們會選擇用正式結構。其實各有各的道理。這里邊無非就是 p i n 或者 n i p。本質上它的工作原理沒有太大的差別。

見智研究:

但是咱們現在包括業內很多友商,咱們選擇的基本還是反式為主的是吧?

范斌:

對,我們選擇的是反式,其他家我們不太清楚。

見智研究:

鈣鈦礦結構中包括空穴傳輸層、電子傳輸層、鈣鈦礦吸收層、電極層等等。各層的技術路線都有哪些?產業中的玩家都選擇了怎樣的技術路線?

范斌:

因為我們現在還沒有看到別家公布他們的大面積組件的結構是什么樣子的,因為公開資料上我們看不到。也許他們在跟投資人溝通的時候有提到,但是我們并沒有看到。所以我們也不知道別人用的是什么樣的結構,我們只能說我們自己。我們是反式結構,也就是典型的 n i p 結構。我們的底下是FTO玻璃, FTO玻璃上面有一層 P型的空穴傳輸層,再往上是鈣鈦礦,鈣鈦礦上面是 n 型的電子傳輸層。再往上是我們的背電極。

鈣鈦礦的配方一直是在不斷迭代的。從最開始的簡單的甲胺鉛碘到現在其實結構已經非常的復雜。如果把那些鈍化劑以及摻在鈣鈦礦里邊,用于擴大晶體,用于保持平衡各種意圖的一些添加劑來講,鈣鈦礦的配方是這里邊最復雜的。

而跟鈣鈦礦直接接觸的那些 p 型材料和 n 型材料,它其實也有一個配方的選擇,因為你隨著鈣鈦礦配方的改變,這兩個直接接觸的緩沖層材料也必須有所調整,它才能夠形成一個比較好的接觸。最后,底電極是FTO,一般來說變化不會太大。背電極它可以是金屬電極,它也可以是像TCO這樣的透明氧化物電極。

鈣鈦礦最特殊最有特點的是結晶工藝


見智研究:

鈣鈦礦它制造工藝的環節哪些壁壘是最高的,難度是最大的?價值量能不能從高到低給我們排一個序?

范斌:

這個其實不好排序,應該說這是一個系統工程,每個環節都很重要,如果哪個環節做不好,它性能就上不去。我們只能說鈣鈦礦最特殊的、最有特點的一個工藝是它的結晶工藝,因為我們知道鈣鈦礦一般來說是可以溶解的。我們的工藝過程中是把鈣鈦礦溶解配成溶液,之后涂布到玻璃基板上,再通過結晶設備讓鈣鈦礦溶液揮發掉,揮發過程中晶體就會從溶液里面吸出來,就會生長在我們的基板上面。在別的行業里面找不到類似的需求。因為像鋰電池或者面板,它的涂布涂出來的都是非晶像的東西,它并不需要它在干燥過程中同時結晶。而鈣鈦礦干燥過程中同時結晶是一個很重要的控制環節。結晶的效果不但會影響太陽能電池的效率,也會影響組件的壽命。

所以比較好理解,這步是最特殊的,除了涂布結晶之外,鈣鈦礦的激光劃線,它的精度要求會比以前的銅銦鎵硒和碲化鉻要高一個數量級,因為銅銦鎵硒跟碲化鉻都是微米級別的厚度,而鈣鈦礦是百納米級別的厚度。這對于激光劃線的設備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此之外,還有像PVD鍍膜,現在我們能看到有一些實驗室也在引入ALD的沉積,這些都有它各自的難點。

鈣鈦礦目前還是制造商先提要求,設備供應商來完成


見智研究:

鈣鈦礦上游設備上技術路線布局如何?設備商與制造商之間如何磨合?

范斌:

目前還是我們下游的制造廠商作為集成的一方,在提要求。來自設備商的主動的進行工藝上的推薦,工藝可能取代舊的工藝。這種情況目前還比較少,主要還是我們這一些下游的組件生產商,通過我們組件制造的需要去向設備供應商提出我們的要求。包括像涂布結晶、PVD、激光都目前都是這種情況。

現在比以前不同的是,有更多的設備供應商已經主動地介入到這個行業來。我們能夠看到在 p v d 的制造商,涂布機制造商、激光還有ALD的制造商都在主動的向下游提供設備,當然這是基于下游先有需求的基礎之上。我們當然希望將來在某個時期能夠出現有一些我們所不了解的設備,通過供應商的推薦,我們發現它比原來的設備更好用。到這一步,就說明整個業態進入到一個更好的階段。現在還是處在制造商提要求,設備供應商來完成的。

工藝方向很清晰,其他新工藝還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見智研究:

方向還不太清晰,還在磨合嗎?

范斌:

方向是很清晰的。我們也看到有一些可能比較初創的企業,他會宣揚自己會用一些比較新的工藝來做,但實際上這些更多的是停留在實驗室,它并沒有在大組件上驗證過它工藝到底可行不可行。所以我覺得需要澄清的。我們從 2021 年確立的設備,或者更早一點,我們在 2017 -2018年把那時候 40*60 的大體設備確定之后,并沒有大的改變。我們設備的框架就是PVD加涂布結晶加激光。這個路線其實沒有大的調整,我們現在的對設備都還是一些微調,或提高精度,或者改進一些設計,但是主干是一樣的,是非常明確的。到目前為止,我們看到能夠把組件完整的做出來的。就是依據這條路,我們并沒有看到通過別的路徑能夠把組件也做出來。別的路徑的可能更多的還是在早期的實驗。

鈣鈦礦效率越做越高,但大組件比小器件效率低是正常的


見智研究:

鈣鈦礦從小面積到大面積,衰退比較嚴重,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有比較明顯的突破嗎?

范斌:

當然有了,我們的效率越做越高。這個事情它本身并不是鈣鈦礦特有的一個問題,這是一個非常普遍的事情,我覺得如果當做鈣鈦礦特有的一個問題,這其實是一個比較奇怪的想法。可能有一些事情沒有想通,才會有這種認識。因為你看晶硅不也是這樣的嗎?晶硅它的實驗室的電池可以做到 26. 8%了,我們看到從 2017 年到 2023 年,整整五年的時間只提升了 0. 1。像實驗室反正已經到頭就這么高。把它放大,組件端現在主流的組件產品的效率還是在 21% 左右,對比如我們說的是組件的效率,所以實際上組件和實驗室也有整整四個多點,五個多點的差異的,這差異不可謂不大。

這是一個很客觀的事情,你在做一個很小的東西的時候,你當然可以用各種極端的手段幫他做的效率很高,但是你這種大規模量產的時候,就要考慮成本,考慮良品率,考慮你實際把它做出來的難易度,所以它一定會做一些妥協。你最終的產品的效率低于實驗室效率,這是一個必然。

我們因為之前的發展更多是在實驗室端的,一直到2019 年2020年的開始,像我們這樣的公司開始比較大規模的開始進入組件的開發,時間還短。所以我們現在能夠看到組件級別的鈣鈦礦的效率其實也一直在漲,漲的速度并不比器件級別的慢。但是它相對于器件的效率,它一定是會有一個差異的。

差異多少算合適?我們可以參考晶硅。你現在的實驗室極致 26. 8%,量產普遍21%,差不多 5- 6 個點的差異是合理的。鈣鈦礦現在實驗室 26. 2%左右也,如果我們參照晶硅這樣 5-6 個點的差異,也就是 20 點幾。今年我們的目標要實現18%,雖然還沒有實現,但是其實已經越來越接近。其實在我們實現 18% 之后,大組件和小器件之間的差異跟晶硅也沒有太大的差別。我們說這個的意思就是對于晶硅和鈣鈦礦來說,這種大組件比小器件效率要低,這是一個普遍的客觀的規律,這是工程化的一個必然的結果,并不是鈣鈦礦遇到了什么問題都是這樣。

鈣鈦礦的成本優勢毋庸置疑


見智研究:

鈣鈦礦原材料成本低,但量產落地過程中成本能否達到理想預期?如何降本?


范斌:

先從根本的邏輯上來討論。像晶硅,它的能耗顯著高于鈣鈦礦。比如像硅料,它需要 1300 多度,拉晶切片需要1400-1500度,做電池的擴散又需要800-900度的溫度,它有很多的高溫的流程,而鈣鈦礦的整個生產工藝流程的溫度不會超過 150 度。這個其實是鈣鈦礦成本會顯著低于晶硅的一個最重要的來源。其實所有的物料,它的生產過程中,能源總是相當大的一塊。與此同時,那些用料像鈣鈦礦,我們每一塊組件里面大概只需要 2 克左右的用料,像晶硅,每一塊組件還需要 1 公斤左右。

還有像最終生態工藝上的一些簡化,比如晶硅需要串焊,一片片的焊起來,而鈣鈦礦只需要 3 道激光,他不需要串焊,這也能夠節省不少成本。

所以這里一項一項的拆分下來。我們是相信鈣鈦礦建大規模量產的時候,他的制造成本是可以比晶硅至少低 50%的,數據我們是有信心的。我們也核對過,和我們一些友商一起,也和投資機構一起,經過進行過很多的驗算。其實鈣鈦礦的成本還是最不會被人質疑的,因為它肯定會非常的低,肯定會顯著的低于晶硅。在我們 100 MW量產實現的時候,我們是希望能夠把它的成本控制在晶硅主流組件的 70% 左右,這個是基于我們現在的各種物料的采購量還不是非常大,它相對于晶硅的成本還不會下降那么多的情況下,但已經會有一個比較顯著的成本優勢。

鈣鈦礦的穩定性沒那么差,普遍認為的壽命短也是不正確的

見智研究:

穩定性一直是制約鈣鈦礦最大的問題,有沒有明確的標準,改進措施有哪些?


范斌:

首先我們說標準,其實國際電工協會,也就是 IEC,它們是有兩種不同意見的。有一方認為鈣鈦礦不需要新的標準,只要拿晶硅的標準去測試就可以了。如果有必要,可以把晶硅測試標準里面進行加嚴。

有另外一些人認為可能需要一套新的標準來,但是目前應該主流是認為其實不需要新的標準,只要鈣鈦礦能夠通過 IEC61215,我們對它的壽命就可以很有信心。這是因為當年在為晶硅制定 61215 標準的時候,已經考慮到了各種可能出現的情況。而且經過了這么多年的補丁,這個標準其實測試的內容已經涵蓋了幾乎我們能夠想到的所有的可能性,所以我們遵循的方法,也就是我們就直接拿晶硅的測試標準來測鈣鈦礦。如果將來確實有什么需要往里面增補的,我們也會往里面增補,但目前看似乎并沒有必要。我們可以很明確的就是晶硅的 IEC61215 的所有項鈣鈦礦都可以過,不是只有我們一家得出這個結論。我們可以看到很多企業,包括很多研究機構,很多高校,他們也得出類似的結論。這是實測的結果。對于我們的產品來說,我們一定會先拿到認證才會進入市場,而拿到認證就意味著對于絕大部分的組件,它都要經過直接的IEC612125 的測試,通過之后它才會進入市場。所以這基于標準來說。

如果我們從原理上講,鈣鈦礦的穩定性其實并沒有一些人直觀想的是那么差,因為有一些直觀的想法是認為鈣鈦礦它是一種離子晶體,所以它可能只能扛到200-300度,所以它總不如晶硅這種能夠扛到上千度的東西。但其實穩定性是一個動力學的問題,它不是一個熱力學的問題。能夠扛到多少度,這是一個熱力學的問題。當我們的工作環境顯著的低于它能扛得住的上限的時候,其實我們只需要考慮動力學的因素。

我們再打個比方,比如鋰電池,它因為里面儲藏了大量的電能,所以從動力學的角度講,它就一定是不穩定的,你給它一個合適的條件,它一定會燃燒或者爆炸,但并不代表著它就會燃燒或者爆炸對吧?其實你只要有一個合適的工藝,合適的邊界,它是可以很穩定的。工作幾十年不出現問題的。鈣鈦礦其實也是一樣的道理。

再打個更不恰當一點的比方,比如早期的飛機設計,它總是要求它是一個穩態的狀態,只有感覺它隨時能穩住,它才是一個安全的。但實際上我們知道,后來隨著技術的進步,飛機它不是一個靜穩態,它是要動起來才會穩定,靜的時候它就不穩定。這其實也就是當人們掌握了一個更靠譜、更先進的技術方案的時候,你就不需要強求材料,它一開始就是一個很穩定的狀態,我們其實是可以通過很多工程手段來實現它至少在 25 年到 30 年之內,它表現的跟晶硅一樣穩定。這背后的邏輯就是鈣鈦礦它作為一個材料技術為基礎的學科,隨著配方的復雜化,不但它的效率在提升,它的穩定性也一直在提高。在過去的幾年里面,我們能夠看到越來越多的工作來自企業,來自學術界,在探尋鈣鈦礦的穩定性的本源?,F在其實可以我們把一些理論問題都已經摸得比較透了,現在理論里的工程化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了。

我現在喜歡跟朋友們舉個例子,其實早在 2016 年的時候,就已經有能夠連續工作 1 萬多小時不衰減的鈣鈦礦,但是那時候就被人誤解為它的壽命只有一萬二,這是一個邏輯錯誤?,F在依然有一些朋友看到鈣鈦礦測試,比如測試 1000 個小時不衰減,測試 2000 個小時只衰減3%,概率框的壽命只有 1000 個小時或 2000 個小時。這其實也是個邏輯錯誤。我們所展現的是在我們的加速測試里邊,它的衰減很小或者沒有,而不是它的穩定的時間只有那么短。

見智研究:

晶硅壽命25年,鈣鈦礦普遍認為在幾千小時,如何彌補這種差距?


范斌:

對,其實不是一個差距。我剛才最后說的這個事,對,我們現在看到幾千個小時是鈣鈦礦測的幾千個小時沒有衰減,而不是它的壽命只有幾千個小時,這是一個邏輯問題。

鈣鈦礦去做疊層是提效的必由之路


見智研究:

鈣鈦礦業內還是以單結為主嗎?疊層進展到哪一步?兩者哪種會率先產業化?


范斌:

對,我們確實看到有很多的友商在做疊層,好像牛津光伏還有曜能,他們選擇是直接在硅片上做鈣鈦礦,一些光伏行業的龍頭,通威還有隆基,他們也都有自己的在硅片上做鈣鈦礦的這樣一些專利。

還有一些企業像我們一樣是直接做單結,我們也看到像仁爍這樣的公司,他們在做鈣鈦礦跟鈣鈦礦的疊層,我們認為這些方向都是很有希望的。對于鈣鈦礦來說,其實最堅實的邏輯就是晶硅的效率反正上不去了,眼見的它的上限就那么多,而唯一能夠把它的效率往上帶的就是鈣鈦礦技術。只有鈣鈦礦能和它疊層,把效率帶到 30%以上??梢苑浅C鞔_就是晶硅行業或者整個光伏行業。想要把效率往上提,就必須靠鈣鈦礦,這是我們現在僅有的選擇,沒有別的選擇,所以鈣鈦礦去做疊層也是一個必由之路。一定會將來主流的產品一定是疊層的產品。而我們為什么選擇做單結,是因為我們認為應該把單結先做好,我們才能做好疊層。這是我們的邏輯,直接依照鈣鈦礦的物理化學性質,遵循它的本源去把它的單結做好。

再去看看是要跟晶硅疊,還是跟第二層鈣鈦礦疊,或者跟別的什么樣的方式。我們認為先把單結做好是一個必須要經過的過程。實際上,我們可以簡單算一下我們現在今年要完成的 18% 的組件效率。 18% 如果和晶硅疊層,都不需要是TOPcon或者異質結,它只要和 PERC疊層,它預計就可以得到一個 26% 以上的組件效率,這是一個非??捎^的組件效率。我們已經可以沒有任何一款現有的晶硅技術可以達到26% 的組件效率。這其實就是一種非常重要的可能性。就是在你在一個本來不可能往上走的空間里面,把空間打開了。26%的組件,它當然可以會有很好的溢價。我們也不一定說 18 %之后就會去做疊層,但是在合適的時間段,我們一定會去做疊層。

見智研究:

單結和疊層,它的穩定性的差異是在哪?哪一個可能更難?

范斌:

不會有本質的差異,因為確實也有一些人說過,可能直接單結的鈣鈦礦組件不太容易被市場接受。鈣鈦礦和晶硅的疊層,因為它里面有晶硅的成分,所以可能更容易被市場接受。但其實這個邏輯我覺得不成立。就是因為鈣態礦和晶硅的疊層,其實里邊絕大部分的效率是來自于鈣鈦礦,可能 2/ 3 以上的效率貢獻是鈣鈦礦。所以如果鈣鈦礦本身的穩定性沒有得到解決,疊層的穩定性也不會得到解決,這是同一個問題。也就是如果疊層能夠被市場接受,單結也能為市場接受。它會是一個應用端的差異,而不是一個原理的差異。它的穩定性其實就是鈣鈦礦決定的。

見智研究:

新勢力入局對行業競爭格局的影響?如何分辨新勢力是有實力還是講故事?

范斌: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初創企業,我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事情。我們其實我們幾個合伙人自己在聊天的時候,還覺得很羨慕這些人,很嫉妒他們,像我們當年融資的時候多么的痛苦,有時候一年見了一兩百個投資人,反復的跟他們講我們在做的事情,但人家不信,現在的那些創業的朋友們,很多可能你只有一個構想或者一個PPT,還沒有實際的產品或者樣品,就可以拿到很高的估值、很好的融資條件。我覺得是非??上驳?。我們羨慕他們,我們也祝福他們。

這當然,做的人越多,其實對我們技術是越好,因為投入的多了,各種配套也會跟上,整體來說對行業都是有利的。但是我們也很擔心那種現象,有一些其實完全沒有知識基礎,比如以前從來沒有涉足過這個行業,他號稱他能做,這種就會比較危險。有些不真實的東西,它遲早會歸零。在歸零的同時,泡泡爆開的時候,可能也會濺我們一身泥,也會我們也會拖累我們這些正經在干活的人。但我們也認識到,當一個行業在快速上升的時候,這種現象是不可避免的。對,如果投資人在遇到一些這樣項目的時候,應該說還是更多的,應該去看看專家的意見。因為確實現在產業上升期,各種各樣奇怪的事情也會比較多。

問答環節:

1、鈣鈦礦工藝上是否已經確定了用狹縫涂布工藝?


是的,我們在生產工藝里面,狹縫涂布是必不可少的。當然,也許別人可能能夠另辟蹊徑。這種可能性完全存在,我只能說我們自己。因為我們認為鈣鈦礦它的優勢就在于它從溶液到結晶的過程中,會有一個自主裝的過程,所以我們可以把配方做得很復雜。雖然配方很復雜,但是各個元素依然能夠準確地去到它應該去的地方。所以在我們的工藝里邊,狹縫涂布是必不可少。

2、今年100MW跑通的產品成本和衰減情況如何?

我們希望今年年底的時候,它的 IEC 61215 可以在我們的產線上面連續生產產品上都能夠通過,也就是我們認為通過的 IEC 61215,它其實就應該具備跟晶硅一樣長的壽命。我們是希望我們這一期的量產的組件主流上,它的穩定性就能夠達到跟晶硅接近的水平,或者跟晶硅不相上下的水平。對于這個事情我們還是比較有信心的。

至于成本,因為今年其實在我們還沒有充分放量的時候,因為我們很多東西采購量比較小,如果你真的要算成本,又得把各種因素都攤薄進去,所以今年我們還不會直接進行成本核算,只有當我們有一個能夠滿產的時候,我們會去核算它的成本,像前面所說的 100 MW級別的這樣的連續量產達到充分釋放出產能。良品率達到 95% 以上的時候,它應該能夠比晶硅低30%。

3、鈣鈦礦疊層之后會不會影響使用場景,比如BIPV幕墻等?

對,這可能確實有的。因為像BIPV是一個比較復雜的市場,它對于組件的要求除了效率之外,更多的還在于美觀協調。我們也接觸過一些項目,看上去好像他們對于能發多少電并不是很感興趣,對于好不好看,反正興趣更大。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講,加上晶硅疊層之后,他就不會再那么好看,所以確實是會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我覺得疊層產品,因為它的效率會很高,所以在一些場景,比如屋頂面積不大,我們希望有很多盡可能高的功率。最后,盡可能高的功率的時候,疊層反而是好用的。也就是疊層,它會擴充一些新的應用場景出來。

4、鈣鈦礦疊層和單結指導思路有很大差異嗎?

會有一些差異,我們還是以和晶硅疊層為例,跟鈣鈦礦疊層會更復雜一些。如果是跟晶硅疊層,我們會就需要考慮鈣鈦礦它的帶隙會需要更寬一些,它要騰出更多的光來給晶硅吸收,這是一個設計層面上的差別。但其實除此之外,鈣鈦礦本身的制造并不會有很大的不同了。我們選擇的是先把鈣鈦礦做在玻璃上,鈣鈦礦這層做好之后,我們再把晶硅疊上去。這是通過電壓的匹配來實現疊層。我們不覺得四端是一種可能的選項,不會有人愿意買那種一個組件有兩個接線盒的這種東西,還各自得匹配不同的逆變器,這是不現實的。所以疊層組件一定是兩端的,但是兩端可以有不同的實現方法。這樣直接在硅片上做鈣鈦礦的兩端,它是串聯式的兩端。而我們先把鈣鈦礦做出來,再把硅片疊上去實現電壓匹配的。這種是并聯式的兩端。我們會選擇并聯式的兩端路線。

5、設備商現在他的技術門檻很高嗎?


其實設備商的技術門檻是相當高的。鈣鈦礦對于設備的要求是比以前的晶硅行業要高很多的。就是晶硅,它對于設備的精度的要求也沒有鈣鈦礦那么高。比如激光加工環節,激光用來給 PERC開槽,或者用來劃片,它其實精度要求都是 10 微米以上量級的,有個 10 微米左右的精度就已經足夠了。但是鈣鈦礦,它要求百納米級別的加工深度。所以光這個其實就有兩個數量級的差異了。對于激光設備的光源的穩定性,裝配的精度,機臺的穩定性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隨著鈣鈦礦效率的提升,以及將來疊層技術的導入,鈣鈦礦,它對于設備的需求會越來越像半導體行業,會越來越貼近半導體行業。就像 ALD這樣的這種精細的手段,在鈣鈦礦里面會有越來越大的用武之地。咱們國家已經完全的掌握的晶硅整個產業鏈上的所有的設備,但是對鈣鈦礦產業鏈上的重要的設備國產化率還并不是非常的高。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 這是一個 因為我們 動力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