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當前觀點:彼得林奇的“老東家”,能打破外資基金“魔咒”嗎?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多少基金經理。


(相關資料圖)

今年二季度,純外資公募機構在內地資本市場全員上線募新,構成三足鼎立。

貝萊德基金(中國)采取前所未有的低調態勢募集新基金,基金經理直接換成內資老將。

路博邁跳過了股票基金,嘗試以債券基金開道,挑戰首個公募產品。

只有全球主動投資巨頭富達的中國獨資機構——富達基金(后簡稱“富達中國”),“偏向虎山行”,推出了主動股票基金作為首個公募產品。而且,依慣例派出了外資投研背景的周文群。

這可能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結局也只有兩個:

要么是富達基金如其他多數外資機構那樣,服膺于“首個產品”業績不佳的“魔咒”;

要么是家大業大的富達以強勢人力資源“強攻”魔咒,并最終克服之。

結果最終會是如何呢?

股東聲望曾盛隆

有多少人知道“巴菲特”,就有多少人知道“彼得林奇”。

作為上個世紀70年代~90年代美國股市規模最大的基金經理之一,彼得林奇以13年復合29%的年收益,強勢領跑當年的時代。

他同時也以喜歡做投資演講,以及擁有多本暢銷投資書籍而聞名。諸如《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One Up On Wall Street),《戰勝華爾街》(Beating The Street)等在國內也有大量的流傳和擁躉,其中就包括許多內地基金經理。

所以,當彼得林奇服務的公司富達啟動入華步伐之后,不少基金經理都有和“老祖師”同臺競技的激動感覺。

但少人知道的是,富達在2004年前后就于內地商討設立資管業務后,但一直就未主動參與合資公募機構的發起,直至2023年成立獨資公募公司。

其間的20年,可謂既跌宕又遺憾。

外資“魔咒”不易破

在富達之前,已有陸陸續續近50余家外資公募機構(含合資、獨資)成立。

境內外最負盛名的資管機構,基本上都已在內地公募市場“試水”過。

但從結果看,除了極少數愿意“躬身”以近乎“全內地”投研班底起步的合資基金之外,絕大多數的外資主導資管機構,其第一、第二個權益產品是很容易在最初運作的幾年內出現“業績大回撤”。

最近的案例就是首家獨資公募機構貝萊德基金,在任用了此前幾乎沒有內資公募投資經驗的唐華、單秀麗擔綱之后,其首只權益基金目前的累計業績是0.75以下(截至3月17日)。


而如果回看歷史上的合資機構,這類表現并不鮮見。

富達基金的“中國配置”

而富達基金此次遣出的首只產品基金經理周文群,則也是外資投研背景的人才,但她與貝萊德的唐華、單秀麗似乎又有一些不同。

從簡歷上說,周文群依然是個沒有內地公募機構從業背景的人。她的主要求學和工作經歷都在中國香港的股票市場。

僅從簡歷上說,她甚至比貝萊德的唐華還要沒有內地機構的從業經驗。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周文群曾服務富達中國的兄弟部門富達利泰,后者又是一個在內地有過深耕經驗的資管機構。歷史上,富達利泰幾乎是場內最活躍的QFII(投顧)投資機構之一。所以,這又和純粹海外經驗的“洋務派”基金經理有所不同。

但同樣需要時間才能驗證的是,在外資QFII(投顧)擁有的投資經驗,是否能適應刺刀見紅的中國公募行業,這是一個大的問號,有待業績來證明。

目前僅有的信息是,2017年12月,富達在中國曾有一只私募產品——富達中國股票一號首發,周文群擔任基金經理。但運營幾年后,富達中國股票一號在2020年1月的運行狀態轉為了“提前清算”。


從凈值看,從2017年到2020年,回撤不多,上漲亦不多,究竟這已經反映了周文群的風格,還是受產品契約影響,外部并不知曉。

(圖片來源:天天基金網)

但有一個可以確定,在富達中國引入內地基金管理經驗豐富的黃小薏出任總經理之后,富達在中國的戰略顯然是“目標高遠”的。

未來,富達的發展故事,以及周文群的首個產品業績,都會成為業界的一個關注重點。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