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熱頭條丨蔣凡帶隊,阿里出海IPO要來?

54日,有消息稱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即將赴美IPO,旋即,上市傳聞就被其否認,稱“沒有上市計劃”。

這是在20233月“阿里史上最大變革”——拆分為1+6+N、允許淘寶天貓之外的各大業務集團、公司獨立上市之后,流出IPO傳言的又一家實體。此前,云智能、菜鳥和盒馬都有過上市傳聞。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正如張勇在3月變革中發布的公開信《唯有自我變革,才能開創未來》中所言,“市場是最好的試金石,未來,具備條件的業務集團和公司,都將有獨立融資和上市的可能性”。為時不過1月多,已經有近半集團傳出了獨立IPO的消息。

盡管上市的消息被迅速否認,但國際數字商業阿里近年來增長最快的業務之一,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一舉一動都頗為值得關注。在2022年第四季度,營收增速達到了18%,要知道,同期中國商業的增速僅有1%;對于阿里來說,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地位重要,在整體營收貢獻上達到了8%左右,和智能云板塊相同。

早在阿里1+6+N”改革之前,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旗下的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就多次傳出獨立融資上市的消息。這次國際數字商業集團吹出上市風聲之后,阿里的股價隨即盤前漲超5%

不論IPO傳聞是空穴來風還是投石問路,都到了該認真研究這個阿里“出海全家桶”的時候。

“阿里出海全家桶”

在阿里巴巴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業務版圖中,最廣為人知的是做外貿、跨境的阿里巴巴國際站、速賣通,以及勢頭正猛的東南亞電商平臺Lazada。

其中,阿里巴巴國際站成立于1999年,甚至早于淘寶網,也是阿里的第一個業務。它是一個B2B電商平臺,也就是做批發的?,F在,它是全世界最大的B2B跨境電商平臺。

速賣通(AliExpress)正式創立于2010年,類似“全球版淘寶”,通過支付寶國際賬戶進行交易,商家和企業都可以成為賣家,向全球用戶賣貨。目前,速賣通是國內最大的跨境電商平臺。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之前,國際站+速賣通構成了阿里巴巴出海的基本盤,至今仍是國內商家做跨境外貿的商業基礎設施之一。但由于其對外+To B的屬性,相比淘寶、天貓、1688的鼎鼎大名,國內普通用戶所知、所用甚少。

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阿里開始收購或者自建電商平臺,東南亞的“淘寶”Lazada就是其中最知名的一個,業務覆蓋越南、泰國、馬拉西亞、新加坡、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六國,也是阿里能夠和Shopee等海外電商平臺正面抗衡的最大倚仗。

2016年,阿里獲得了Lazada的控股權。直到最近阿里“1+6+N”改革之后,仍一直在為Lazada注入資金。比如近日,Lazada向新加坡會計和企業管制局(ACRA)提交的信息顯示,阿里巴巴向Lazada提供了獲得3.53億美元的注資。而從2016年開始,阿里總計向Lazada投入了56億美元。

不斷融資的背后,是阿里和Shopee圍繞東南亞市場進行的長達數年的爭奪。2019年前后開始,Shopee在東南亞加快攻城略地,到了2021年一度成為全球下載量最高的購物App,勢頭相當兇猛,一度超過了Lazada。

現在看來,阿里的應對之道主要有兩種,一是注資拼血條長度,在蔣凡負責國際業務之后的2022年,投資Lazada16億美元。相比之下,2018年后,彭蕾等Lazada前負責人主導的三年期間,阿里并未再對Lazada進行投資。

二是換人:2022年初,蔣凡接任包括Lazada在內的海外數字商業板塊負責人,選擇了更多出身東南亞的本地化負責人。比如Lazada現任CEO董錚,就是長期植根東南亞的管理人員;2022年更換的泰國、菲律賓、馬來西亞負責人,也是在當地根基深厚。

2022年,Lazada還曾傳出融資10億美元IPO的消息。但受限于市場變化、估值未及預期,這次獨立IPO從此沒有下文。20229月的一次論壇上,董錚就表示,現階段Lazada沒有一個針對上市的具體時間表。

盡管Lazada沒能獨立上市,但在“1+6+N”的格局之下,跟隨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上市的可能性還是相當大的。

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業務并不只這些,除此之外,還有土耳其電商平臺Trendyol”和南亞的電商平臺“Daraz”。其中,阿里在2018年獲得控制權的Trendyol,是土耳其和中東北非最大、增速最高的電商平臺之一;同樣在2018年,阿里全面收購了Daraz,它是南亞地區領先的電商平臺之一,一樣地增速驚人,活躍購物者從收購時300萬激增至目前的1500多萬。

除了收購,阿里巴巴也有自建的“海外版淘寶”,比如在西班牙推出的電商平臺“Miravia”,瞄準歐洲的中高端消費者,近期的表現超出預期。

國際數字商業,阿里的“全村希望”?

在這些購物平臺的身上,我們不難看到淘寶在中國走過的路和影子。在國內曾經實現的高增長,阿里有野心,要在同樣人口密集、經濟有一定潛力的境外“復現”一遍。

相比競爭日益激烈、增速一度放緩到1%的國內電商市場,國際數字商業集團,會是阿里的“全村希望”嗎?

刺猬公社(ID ciweigongshe)的結論是,出海業務是阿里的未來方向之一,但要更加重視利潤,不能為了營收增長而增長。

圖源:阿里巴巴財報

先說為什么出海在未來對于阿里的持續增長很重要。阿里巴巴最近一期、2022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阿里國際商業部分收入同比增長18%,其中的國際零售收入增長了26%,接連超出市場預期。

而在國內,互聯網流量和用戶規模早已見頂,疊加其他幾大電商平臺日益兇猛的分食,不論用戶規模還是GMV,阿里巴巴想要在國內繼續獲得高速增長的難度相當大。

在境外市場的情況則不同,在全球經濟整體危機重重的背景下,海外用戶對于電商購物的需求不減反增,且有龐大的人口和互聯網紅利。僅看中國互聯網公司出海普遍選擇的東南亞一地,人口就相當于半個中國,互聯網覆蓋率也相當高,預計在2025年,電商GMV將突破3000億美元。

在這個背景下,近期不僅是Lazada、TrendyolDaraz等電商平臺,速賣通也在近期獲得了比較高速的增長,20233月全平臺訂單增長超過50%。對于陷入增長瓶頸期的電商平臺,在境外能找到更多機會。

但值得注意的是,阿里巴巴的出海業務仍然處于戰略虧損的狀態。比如,截至2022年第四季度末,Lazada每單仍未實現盈利。

整體上看,阿里巴巴國際數字商業板塊的利潤持續為負,且在近年呈現出逐漸擴大的趨勢,2021年到2022年,就從7億美元擴大到14.18億美元。

盡管這種虧損可以用“戰略性虧損”來解釋,將其歸結為市場推廣、用戶促活費用的增長,但仍然難以逃脫“燒錢換增長”的評判。

因此,阿里巴巴的國際化業務可能是“全村希望”,但有利潤的增長,才是國際經濟整體低迷背景下的出海企業,應當著力追求的方向。

好在最近的2022年第四季度,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經調整虧損出現收窄,為7.63億元,對比去年同期虧損29.17億元,成績好看了許多。

馬老師+蔣凡,阿里能否加速國際化

在張勇宣布1+6+N”變革的同時,也公布了各大集團負責人的名單。其中,國際數字商業負責人是蔣凡,就是那個親歷并主導了淘寶的移動化、內容化升級,一度被外界視為阿里“接班人”的80后年輕人。

這沒有引起任何意外,早在2022年初,蔣凡就出任阿里海外數字商業的負責人。更早的202112月,為了更好地推進國際化戰略,阿里的海外業務進行了一次打包,將速賣通(AliExpress)、國際貿易(ICBU)、Lazada等海外電商平臺整合,形成了“海外數字商業板塊”。

負責阿里出海業務之后,蔣凡在東南亞等地進行了用戶和市場調研,也換上了本地出身的新的管理團隊。和Shopee等出海新巨頭的爭奪,阿里還有得打。

現在,回國之后的馬老師,也將很有可能進一步利用影響力,一起加碼國際化業務。最近,創投媒體EqualOcean就披露,馬老師將赴巴西考察,幫助阿里的國際業務在巴西更好地落地。

巴西也是中國相當多互聯網公司出海的首選目的地之一,阿里的速賣通就在巴西排名靠前,不僅有中國的跨境賣家,也有巴西本土的賣家入駐。

馬老師的影響力,在海外的電商江湖也頗有“大佬”買賬。比如在泰國,馬老師的朋友圈里就有正大集團董事長謝國民,泰國首富。他們在20231月頻繁見面。此前不久,阿里巴巴在泰國共建了“eWTP”數字自貿區平臺。

因此,馬老師的影響力,將有助于阿里在巴西等海外市場更好地走出去,有望推動阿里國際化戰略的進一步實施。

“云計算、全球化、消費”,這是張勇為阿里巴巴規劃的三大主線任務。有馬老師的壓陣,這一戰略進程也有望得到加速。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同樣沒必要對阿里巴巴的國際化戰略過度解讀。比如此前“阿里巴巴全球總部搬到新加坡”的傳言,很快就被辟謠。

阿里巴巴的國際化進程中,還有很多重要節點值得期待,比如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IPO將是一個里程碑。但阿里巴巴仍然是一個根植于中國的企業,對比其國內外業務的營收就會發現,相比亞馬遜,阿里的國際化道路仍然很漫長。

可以預見,這個漫長的過程也會相當曲折。就在2023年初,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一部分、主打南亞市場的Daraz就宣布裁員11%,以應對可能出現的地區經濟不景氣時期。用“道阻且長”來形容蔣凡和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的這條路,再貼切不過了。

本文來源于刺猬公社,原文標題為《蔣凡帶隊,阿里出海IPO要來?》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