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深圳2022年人口“史上首次負增長”的原因

深圳昨天發布了2022年國民經濟統計公報,其間人口數據令人側目。咱們偷點懶,今年的公報其它的就不聊了,見證一下我圳的人口大波浪吧。

一在,常住人口出現了建市以來的首次負增長。2022年,深圳常住人口1766.18萬,比2021年凈減少1.98萬人。雖是減的很少,但卻是40多年來首次。


(相關資料圖)

二在,幼兒園在校與招生數出現了“雙減”(同時,小學生在校與招生數出現了“雙增”)。2022年,深圳幼兒園招生數為17.57萬人,-8.8%,創下“十二五”以來最低紀錄。幼兒園在校生數為59.17萬人,比2021年減少1%。

01

人口與房地產密切相關,總人口負增長好理解,像幼兒人數“雙減”經常被理解為真實人口外流等等,進而削弱城市房地產增長動能。

但如何評價就有分歧,很多情況下,網上對“人口-房地產”的關系判定過于線性,實質上從來不是那么簡單。

首先,從定性的角度看,人口出現了減少、孩童招生數下降,當然是個“壞消息”,肯定是沒有“正增長”好,這個沒什么“辯”的。

但只看到這一點,不足夠,它將在何時以及多大程度上影響到房地產,如果不進行量化探討,推導常常就會過于線性,差之毫厘謬以千里。在歷史上,這樣的錯誤已經出現過多次。

所以,重要是:厘清深圳2022年人口波動背后的原因何在,是趨勢事件,還是特殊事件。

2018年之后,每年我都寫公報解讀,回頭又全部看了一遍,很多判斷都要改(比如什么移動電話數量,完全沒意義)。唯有一點,我一直做好了心理準備,也在文章里強調過,那就是:冷靜的迎接與面對深圳遲早會人口不增長/負增長的那一天。

今天它來了,然而,我卻不那么認同,因為來早了。

簡單說:我傾向于認為2022年深圳人口負增長是一個“特殊事件”,不值得大驚小怪。盡管我對深圳早晚有一天會如同東京、首爾那樣出現階段性人口負增長做好了心理準備,但不是現在。

有觀點指出,深圳建市以來人口負增長,原因是多方面的,疫情隔離政策、生育率下滑、高房價擠出。進而指出,這樣的逆轉也許是趨勢性的。

但這里需要找出主因,我認為是第一個,進而,它是特殊事件。歸因于其它,就會是趨勢事件。事實都是同一個,但歸因不同,判斷也會不同。

導致深圳2022年人口出現史上首次負增長的主因,是疫情(與伴隨而來的經濟困難),不是其它。

一個理據是,如果認為2022年深圳的人口外流是趨勢,那么非常簡單,疫情結束,那些人也不會回來,今年深圳便不會出現遍地擁堵、地鐵客流迭創歷史新高的情況。這個單單是說地鐵里程大增無法解釋,因為路面也在塞車,肉眼可見的人流回來了,這個人們的體感都可以確認。

另一個理據是,深圳2021-2022年尤其是2022年的房價是下降的,并且降幅格外明顯。同時,過去2年也是深圳官方非?!皟疵汀钡慕档妥》砍杀镜哪攴荩罅康墓c公共住房都在提供更低成本的選擇。至少在2022年,“高房價”擠出說的成立性比往年為低,但往年未出現人口負增長。

第三個理據,2022人口負增長是全珠三角現象,整個廣東人口都出現了凈流出,珠三角九市目前有7個都負增長(廣東歷年新增人口90%以上都集中在珠三角)。

依東京圈、首爾圈經驗,如果核心城市人口外溢,那么周邊成本更低的城市人口會同步大擴張,不會出現一刀切的全面“逃離”。除非是廣深全面衰落,但是1季度深圳強勁的經濟恢復(尤其是商事主體破400萬)證明了此點不成立。

只能有一個解釋,因為疫情隔離導致外地人沒有營生,生存太難,不如歸去先。包括房價在內的生活成本,是一個原因,但不比歷史上更大。什么往房地產上扯,“萬事賴房價”,會變成流于俗套的說辭。收入降得更兇猛(直接為零),才是最直接的原因。這一點,不能忘。

再補充一點,如果簡單歸因于高成本所致。那么率先負增長的絕不是珠三角,而應該是平均成本更高的長三角。但事實上,浙蘇人口在2022年依然錄得正增長,這也可以形成反證。全廣東全面的人口撤離,我認為乃是因為其地流動人口最多,抗風險能力最脆弱之故。有人會反駁說,其它省會城市諸如長沙,人口也在正增長。

我只能說,尋求一個標準答案的解釋很不易,但是流動人口極多的城市受到疫情隔離的痛感更強烈,這個應該是能形成共識的(同理,外來人口占比全國第一高的東莞,2022年人口下降最猛,也許更有解釋力)。

以上是我的解釋,我相信,明年此時2023人口數據披露,整個珠三角及全廣東有機會把2022年丟失的人口全部補回來。2022年注定是一個特殊年份,但它逆轉不了中國人口過去數十年來“東南飛”的大趨勢,論及人口與財富的自由流動,我依然堅持沒有比珠三角更適合普通人的地方。尤其是內地二線城市,更加不適合毫無背景的年輕人。

02

在小學與幼兒園人口的數據上,倒是有值得警惕處,小學生、幼兒園(招生及在校)人數往往被認為是解釋房地產趨勢比較靠譜的工具。

2022年深圳小幼學生招生人數、在校人數是雙增、雙減并存,小學生是“雙增長”,而幼兒園的招生人數、在校生人數則是“雙減少”。

我的看法是:這兩組數據有長期意義,但短期波動沒太多價值。找不出與房地產的對應關系關鍵要點還是判斷是“趨勢性”還是“事件性”。

檢察深圳40多年來的小幼學生數量,看不出短期規律。

1)小學生招生人數。深圳從1979年的不到9000人(8978人)到2022年突破20萬人(20.50萬人),40多年里絕大部分時候都在大增,歷史高峰出現在2018年,達20.60萬人(206327人),23倍。2022年招生數是過去4年的新高,但還沒有回到2018年歷史峰值。

注意,期間,這個數字有5個年份出現過負增長——1982-1983年、2006年、2019-2020年,有兩次連續2個年度下跌。

2)小學生在校人數。深圳從1979年的4.7萬人(47022人),一路增長到2022年迄今為止最高峰的116.69萬人,25倍。期間僅在2006年出現過唯一的一次減少,此外所有年份都在高增長。2022年,小學生在校人數比2021年增加了3%。

3)幼兒園招生人數。從1984年有記錄,不到9000人(8734人),增至2017年的歷史最高峰超過20萬人(202474人),2022年招生數為17.57萬人,依然沒有回到2017年,創下過去6年的最低值。

歷史上,幼兒園招生人數一共出現過10個年份的負增長——1987-1988年、1997-1998年、2002年(-19.5%)、2006年、2015年、2018-2019年、2022年,其中有三次連續2個年度下跌。

4)幼兒園在校人數。深圳從1979年超過4500人(4587人),增至2021年的接近60萬人(597569人),也是迄今在校生最高峰的年份,133倍。期間,僅有1980年、1995年兩個年份出現過負增長,其它時間都是持續高增長。2022年幼兒園在校生為59.17萬人,比2021年下跌1%。這是歷史上第三個年份出現幼兒園在校生減少。

由上四組數據,對應房地產波動,很容易發現,單年度來比對,找不到什么規律性。

比如說,小學、幼兒園招生人數同時出現下滑的年份,有兩次,在2006年、2019年。其中,2006年又是一個小學招生人數+小學在校人數+幼兒園招生人數全都下滑的年份。

然而,在那兩個年度,深圳房價都以大漲告終。在2006年,深圳房價1年上漲了超過30%,次年又接連大漲接近50%,引發了猛烈調控走入了“2008”。在2019年,深圳意外取消豪宅稅,房價直接跳漲,再度引發2020年7.15以及2021年2.08調控。

事實說明:幼小學生 數據,長期增長有價值,短期波動無對應。引發短期房地產波動的原因,需去別處尋找。

面對這個數據,理智的應對是,人口的歸人口,房價的歸房價。只能歸因到生育人口、生育率,到此為止。

同步回溯生育率可知,以2022年為基,幼兒園回溯3年左右,小學回溯6年左右。得出數據:2019年深圳出生人口到歷史峰值(117153人),隨后顯著下滑——2020-2021年陸續下滑至98708人(-15.7%)、92942人(-5.8%),2021年出生率(15.09‰)創下2011年以來新低。這個解釋了幼兒園招生人數的下滑,并將預示未來可能繼續下滑。

小學回溯至2016年二胎放開,次年起,深圳進入了3年年均出生人口超10萬的小高峰,這個解釋了小學生人數的“雙增”,并預示接下來還可能維持不錯的水平。

但應該警惕者在于,2020年之后生育人口及生育率顯著下滑。這個與疫情隔離有關系,減少了生產。但放開之后,能否快速恢復,要再觀察。鑒于44年歷史上這個生育率數據也有起伏,我認為短期也不需那么悲觀。但長期看來,應該都難以獨善其身。

本文來源:朱羅紀,原文標題:《深圳2022年人口“史上首次負增長”的原因》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