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海外大單頻現,風電或迎史上最大交付旺季

5月16日,賽道股繼續強勢表現,其中風電板塊多股大漲,南網能源、日豐股份漲停、華電重工、大金重工等大漲。


(資料圖)

消息面上,5月以來多家風電龍頭企業陸續宣布簽了海外的大單。如大金重工連續2個歐洲大訂單,合計的訂單規模達到7.43億歐元;明陽智能拿下菲律賓最大海風訂單、中天科技斬獲丹麥海纜訂單,由塔筒、海纜和整機等。

財信證券表示,出海大訂單一方面刺激了市場情緒,另一方面也強化了市場對風電設備的出海邏輯從強預期變為合同現實。

行業將迎有史上最大交付旺季

回到國內來看,風電行業正呈現出幾個利好現象。

首先是一季度的風電數據。裝機量上,一季度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為10.40GW,同比增長31.65%。其中,3月新增裝機量達到4.56GW,同比增長110.14%,而2022年3月的裝機同比增速僅才28.4%。

招標量上,今年一季度招標量亦延續去年高景氣。截至2023年4月23日,年內新增風機預中標規模達到54.52GW,已經超越2022年上半年51.10GW的新增招標量。

中銀證券指出,一季度展現出“淡季不淡”的局面,為全年裝機量高速增長奠定了基礎。

其次是海陸風電招標價格的改善。據統計,4月共有52個陸風項目公布中標價格信息,繼今年3月陸風加權平均價格(不含塔筒)創歷史新低后,4月陸上風機價格回暖至2月水平,為1590元/kW,環比增加29.7%。

另外成本端也迎來一大利好。截至2023年4月底,中厚板價格約4400元/噸,相比去年高點下降近32%;生鐵價格約3600元/噸,相比去年高點下降近17%,極大程度上釋放了風機上游零部件企業的成本壓力。

最后是風電零部件企業一季報的信號。國泰君安表示,塔筒、鑄件、鍛件等風電零部件企業一季度貨同比增長,部分企業(如天順風能、天能重工)實現翻倍以上增長。其認為,零部件出貨于主機廠先行,部分零部件企業出貨高增初步驗證了23年裝機交付高景氣。

財信證券指出,一季度淡季已過,主要零部件環節排產緊張,即將迎來風電行業有史以來最大的交付大年中的交付旺季。

經過2021年海風搶裝后,去年行業經歷了一整年的小年。不過,如今海風或又將重回增長趨勢。

據IEA的數據,每安裝1GW的海上風電,每年可減排二氧化碳350萬噸。全球海上風電技術可開發潛力為71TW, 海上風能資源是全球電力需求的十倍以上。”中泰證券認為,隨著風場遠?;⒋笮突?,和風電機組的平價,海纜在海風項目中的價值量占比有望進一步提升。

另外,據BNEF數據,預計2023年全球累計風電裝機量將達到1TW,2030年接近2TW。其中海風貢獻大,預計海風的裝機占比將從2022年的10%提高到2030年的28%,2035年海風累計裝機有望達到521GW,是2021年的10倍。同時其預計,2025年歐洲海風市場有望加速發展。

據悉,國內風電出海主要集中在歐洲、美國、東南亞、澳大利亞等地,其中市場最大的空間還是歐洲和美國。歐洲因為能源危機,海上風電成為其重要轉型方向。

同時,中信證券認為海風將逐步向中遠海發展的趨勢明確。其認為,相較近海風電,中遠海上風電具有資源豐富、發電利用小時數高、施工較易、環境友好等特點,海風技術開發潛力接近3500GW,潛力巨大。

海外方面,國泰君安指出,目前海外在建海風項目約9GW,預計今年下半年進入吊裝并網高峰期。歐洲市場現已完成建設漂浮式和半潛式風機建設30余臺,未來遠海風能將是主要海風貢獻來源海風深遠化進程有望加速。

高壁壘、高價值量的零部件環節將充分受益

中信證券指出,在海上風電景氣度向好的背景下,中遠海趨勢和風機大型化使得高壁壘、高價值量的產業鏈零部件環節有望充分受益。

1、海纜:準入門檻高,驗證周期長,盈利能力強,是海上風電最優環節,預計到2025年,海纜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22億元,對應2023-2025年的年均復合增速為1%。

2、隨著海風基地不斷向深遠海邁進,海上風電塔筒和基礎需求呈遞增趨勢,預計2023-25年國內海風塔筒+樁基總需求將達216/357/520萬噸,全球海風塔筒+樁基總需求將達384/510/910萬噸,考慮項目審批流程、產能投放進度和爬坡速度等因素,實際有效產出將明顯打折扣,對應2023/24年全球有效產出分別約為390/600萬噸左右,2023年供需格局或出現明顯收縮。

3、風機型化對零部件尺寸和性能提出更高要求,考慮部分主軸鍛改鑄,預計2025年中國海上風電鑄件市場規模將達近47億元,對應2023-2025年CAGR為2%,2023年市場規模預計同比增長70%。考慮到環保等因素對擴產的限制,疊加大兆瓦產品制造難度加大,在中遠海和大型化趨勢下,10MW以上大兆瓦鑄件供給或將趨緊。

另外,財信證券指出,風電設備自23年2月初的年內高點以來,一直下跌至近期開始企穩,部分零部件環節未來三年歸母凈利潤CAGR高達30%-50%,但23年底PE估值在15倍左右,估值具有性價比。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