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對話A股“初代投資大佬”丁楹:投資就是持續“打怪”,克服一場又一場的挑戰

中國基金圈,丁楹屬于元老級人物,上世紀90年代就已活躍在中國資本市場。

如今,他是百億私募康曼德資本的掌門人。

丁楹“奔私”十年相當的低調,和他光鮮的公募與自營生涯洽成對比。


(相關資料圖)

他幾乎是第一代A股投資經理!1995年加入中信證券總部擔任自營業務投資經理。

他也是第一代公募基金經理!1999年,在長盛基金操盤20億規模的“基金同益”。

他還是業內第一位百億規模的股票基金經理!2004年丁楹執掌中信經典,刷新了新基金的募集紀錄,也成為了業內最大百億基金。

當然,他經歷的坎坷和挑戰也并不少,2004年中信經典募集成功后,他遭逢A股近兩年的慘淡熊市,和超十萬客戶共同經歷低谷、再走出低谷,過程辛苦自不必言。

而在2013年進入私募業后,丁楹也經歷了從成功到挫折,從面對挑戰到克服挑戰,再到迭代更新后持續發展的階段。

2023年是丁楹私募創業的第十年,回首過去的經歷,丁楹有很多的感受和總結,這構成本次對話的源起。

創新后“失業”

1994年,丁楹畢業于北京工業大學自動控制專業。用現在的語言解釋,這就是人工智能(AI)專業。

丁楹回憶,他最初是以技術人員崗位被招入中國國際信托投資公司——如今中信集團的前身。

沒想到的是:他被分配到地壇營業部的清算柜臺工作。入職第一天(1994年8月1日),A股市場跳空高開18.25%,結束了此前長達370個交易日累計78%的指數跌幅。史稱的“333行情”開始了。

當時,A股還沒有設立漲跌停板制度。正是從那天起,上證指數在短短一個月左右,上漲近三倍,走出了一波“大牛市”。

丁楹所在的地壇營業部,是由1990年亞運會舉重場館改造而成的,它同時也是早年北京股民散戶們的聚集地之一。

那個年代,股民下單后是無法實時查詢成交回報的,需要第二天排隊領取交割單,才知道自己最終的成交結果。丁楹發現,這其中的過程需要大量人力,而且次日的成交信息打印整理也需要很多工作量,如果能用機器完成就可以節省大量人力。

于是,丁楹編輯了一個程序,將自動打印機放在營業部外面,并擺上一個小鍵盤,每個股民可以輸入賬號和密碼,實現自動打印,不僅節省了人力,也節省了股民的時間。這在當時北京的證券公司中堪稱首創,能夠實現交割單的自動化輸出。

也正因為這次創新,丁楹所在的營業部清算柜臺就不再需要那么多人力了,他則面臨“失業”的考驗。

但時來運轉,他被派到上海交易所參加“紅馬甲”(交易所場內交易員,因穿紅色背心而得名)培訓,就此開始了另一個事業旅程。

參與“519”行情

丁楹的培訓結束,恰逢另一個“歷史時刻”——中信證券正式成立,如今的“券商一哥”在1995年正式誕生。

丁楹“幸運”進入了中信證券自營部門,成為這家券商第一批投資經理。要知道,中信證券最初的投資經理人數不到五個人。全中國當年的自營工作人員也并不多。

非金融學背景出身的他,當時接受的“訓練”更多是技術分析,開始嘗試的盤面交易。

丁楹回憶道:當時在自營部門并沒有如今各種復雜的考核指標,目標就是盈利。他一度“拿手”的策略就是新股套利,組合年化收益能到50%,也不用冒過大的風險。

很快業績不錯的丁楹又碰到了下一個機會。

1999年3月,長盛基金正式成立,這是中國最早成立的十家公募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中信證券作為長盛基金的主發起股東,委派張佑君執掌這家公募機構,丁楹旋即加盟并擔綱基金經理。

丁楹因此而成為中國第一代公募基金經理,獨立“操刀”20億份的“基金同益”。

當時的公募產品皆為封閉型產品,20億的規模也足夠可觀,同益前后還有三支20億份的封閉式基金成立。

這批“組合投資”的大資金,成為了“5·19”行情中的機構主力部隊,并引領了市場內的大行情。

丁楹管理基金同益時,買入了多只白馬股,諸如伊利股份、五糧液、浦發銀行、格力電器、中國國貿等,這批公司如今多數仍然行業地位巍然。

他回憶道:“當時對基本面研究懵懵懂懂。買入伊利股份,最初是看到一篇研究報告,比較了發達國家人均奶品消費量,而中國有著很大提升空間。買入五糧液時,茅臺還未上市,覺得液體消耗生意模式較好,買入邏輯其實非常樸素?!?/p>

自管理基金同益開始,丁楹就參與了一場激烈“博弈”——凈值比拼,總擔心自己組合的凈值比其他同行跑得慢。

當時凈值數據每周公布一次,他第一時間都會研究“對手們”的表現,比如江暉——基金興和的基金經理,先后在華夏基金、工銀瑞信任職,如今是百億私募星石投資董事長。

丁楹亦會關注當時一家賣方研究員定期對各只基金表現的“點評”,換一種方位觀察自己的投資風格。

出掌“百億基金”

2003年下半年,丁楹告別長盛基金,轉身參與另一家公募機構中信基金的籌建。后者也是由中信證券主發起,且控股比例更高,堪稱中信的“親兒子”。

轉眼至2004年,丁楹開始和新團隊為股票基金募資,當時可謂公募基金的“新鮮期”,基金經理各地趕場路演,申購資金如熱火烹油。

“當年去東莞募資路演,場地是一個體育館,男籃聯賽一結束,我們團隊就進場推介?!倍¢夯貞浧甬斈暾驹隗w育場館中央,面對數千投資者,座無虛席的講解依然記憶猶新。

他還提及有一次在東部城市的會展中心路演,散戶們紛紛找基金經理簽名,這架勢有點追星的味道。

“每到一地,基金經理都會登上當地都市報的重要版面,買基金成為民生新聞的重要部分。甚至有報紙標題寫著《XX基金經理蒞臨我市》?!倍¢夯貞浿斈?3天飛14個城市路演的情景,也不禁有些哭笑不得。

最終,中信基金的“中信經典配置”募資額高達121億元,丁楹成為了中國首位百億股票基金經理。

然而,困難接踵而至。

管理百億資金難度頗大。

當時A股流通市值僅1.2萬億,這只新募集的產品占到市場總流通市值1%。換算為如今,相當于一只基金達到3000億規模,而且是開放式基金,正式運作并不像外界想象得“過癮”,相反是如履薄冰。

建倉時,丁楹對市場相對悲觀,2004年通脹勢頭較猛,而投資者情緒又比較高漲,可行的做法就是市場下跌時一路買入,但基金持有人要經受情緒“大考”,這只百億基金建倉后凈值一度跌幅達15%,到達了關鍵“心理點位”——持有人很可能做出贖回決定。

不過轉機很快到來,丁楹充分依托券商的賣方研究力量,對股票池進行細致研究,審慎的構建投資組合,很多重倉標的均為績優白馬股。隨著房地產引領的股市“黃金時代”開啟,他的組合中部分股票漲幅驚人,最高漲幅接近20倍。

進軍私募轉型“特種兵”

2007年上證指數“6124點”到來之前,丁楹急流勇退的從公募行業退出。

期間,他還曾短暫地前往中國香港參與中信資本的運作。

2008年,他回到北京加盟中信建投證券,負責自營投資部門,但挑戰依然不斷。

自營投資考核絕對收益,即熊市時候不能賠錢,牛市時候更要跑贏指數,公募時期的相對收益排名則成為“過去時”。

在這個時期的投資進階中,丁楹開始更多思考投資管理的全流程,不僅要研究投資標的,也要顧及標的公司的治理能力,同時亦要打造提升投研團隊的能力。

2010年他進入長江商學院學習,同學中有多位成長型企業的創始人、董事長,如今在資本市場都赫赫有名,更近距離地感觸實體企業的脈搏和管理思路。之后,社會出現大眾創業風潮,讓他更感覺到市場化企業的活力進一步提升,市場生態進入競爭更加激烈的階段。

值得一提的是,丁楹在中信建投工作期間曾與“周期天王”周金濤(時任中信建投首席經濟學家)存在工作交集,二者都曾是該機構投資委員會委員。

周金濤的理論體系亦對丁楹產生了一定影響,特別是從產出缺口、通脹水平、庫存周期等角度觀察大類資產走向。

丁楹本身也較擅長從行為金融理論出發捕捉市場信號,包括交易對手情況、持倉變化、資金流動、投資者情緒異動等指標的量化跟蹤。

疊加私募開始陽光化,政策紅利開始顯現,丁楹決定離開“體制內”,參與更激烈的投資競賽——證券類私募投資。

2014年3月,丁楹創立的康曼德資本成為中國首批50家獲得私募牌照的公司之一。

從小在軍隊大院長大的丁楹,對軍事作戰方法有一定研究。康曼德資本取自特種兵的英文Commando。

“私募特別有特種兵作戰的風格,不是一個師、集團軍式的人員編制,完成任務非常高精尖,特種兵的要求是精準、承受寂寞、能力綜合。這與私募持續追求絕對高收益、低回撤、全能型色彩的特點類似?!?/p>

丁楹開始實踐“以價值投資為道、量化分析為術”的投資體系。

然而,夢想總會遇到現實的“阻礙”,名氣就是一個因素。

由于丁楹在公募時期離開的較早——2007年牛市高點前“退役”,之后多年在自營投資部門,外部投資者對其已經印象模糊,首支產品僅募集了8000萬元資金。

但是資金體量并不能影響他對投資的熱情,此后丁楹一直在不斷的積累經驗,兢兢業業進行投資管理。這份耐心至2017年終于收獲“核心資產”行情。

那一年,康曼德業績居于私募圈頭部,管理規模突破20億元,隨后在指數型行情與結構性行情中,康曼德成功邁入百億私募陣營。

這就是丁楹近三十年的投資簡史,某種程度也是一個初代基金經理的編年史。

風險提示及免責條款 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文不構成個人投資建議,也未考慮到個別用戶特殊的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要。用戶應考慮本文中的任何意見、觀點或結論是否符合其特定狀況。據此投資,責任自負。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