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鈉電池板塊強勢反彈!產業發展的歷史機遇是什么?

今日市場探底回升,賽道股展開反彈,鈉離子電池漲幅居前。截至收盤,鈉電池板塊上漲2.89%,萬順新材(300057.SZ)漲超12%,維科技術(600152.SH)、傳藝科技(002866.SZ)漲停。

據悉,鈉電池是一種新型二次電池,其組成結構與鋰電池相似,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和隔膜。主要通過Na+在電池正負極之間來回的脫出和嵌入來實現充放電過程。

由于鈉和鋰在物理化學性質上的差異,鈉電池性能同鋰電池也存在一定差異,在成本、低溫性能、安全性方面優于鋰電池。


【資料圖】

在安全性方面,鈉電池在過充、過放、短路、針刺、擠壓等測試中均不會發生起火與爆炸。在低溫性能方面,鈉電池在-20℃下容量保持率大于88%。在成本方面,鈉電池單位能量原料成本為0.29元/Wh,其材料成本相較于鋰電池下降了30%-40%。

與此同時,鈉離子電池成本下降空間大,具備更高經濟性。

一方面,鈉資源儲備豐富,正極上游材料價格低廉且穩定。相比鋰資源,鈉資源非常豐富,地殼中鈉是鋰的423倍。鈉資源更高的豐度保證了正極材料上游原材料價格的低廉。目前碳酸鈉價格在0.3萬元/噸左右,顯著低于碳酸鋰的價格(50萬元/噸左右)。

另一方面,鈉離子電池正負極集流體均可使用價格便宜的鋁箔。相較于鋰元素,鈉離子和鋁在低電位下不易發生合金化反應。這使得鈉離子電池的負極集流體可替換為成本更具有優勢的鋁箔(當前鋁價1.8萬元/噸、銅價6.3元/噸)。

太平洋證券認為,2020年以來,受鋰資源的供需緊張刺激以及儲能發展的帶動,鈉離子電池憑借成本優勢重視度不斷提升,疊加技術不斷創新,國內外各企業開始進行GWh級產能規劃,預計規劃產能將集中在2023-2024年投產。

從驅動因素來看,電動車的快速滲透對上游鋰材料價格產生了顯著的拉動作用,構成鈉離子歷史機遇的第一個推手。

根據國際能源署統計,全球純電小汽車滲透率從2016年的0.87%快速提升至2021年的8.7%。過去五年,全球純電小汽車滲透率增長9倍,這導致上游電池鋰鹽的需求快速增長。并且受到全球疫情對于供應鏈的打擊,以及各國對于稀有金屬鋰的管控,鋰資源擴產周期大幅長于下游擴產速度,鋰鹽價格上漲顯著。

截至2022年9月29日,碳酸鋰/氫氧化鋰價格分別較2022年年初上漲80.41%/117.67%。鋰的供需緊張刺激新電池方案,具備成本優勢的鈉離子電池得到較好的發展契機。

從中長期來看,鋰資源供需錯配和鋰價高漲仍有維持的可能。更多的資本和企業開始重視或者布局對鈉離子電池產業鏈,以尋求鋰之外的另一穩定高效的能源來源,同時國家在政策層面明確鼓勵發展鈉電池,鈉電池在新技術中順位優先。

此外,市場快速響應頂層規劃+清潔能源剛性儲能需求,鈉離子電池規模有望快速放大。

2022年6月,伴隨《南方區域新型儲能并網與輔助服務管理實施細則》等對《“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頂層規劃的落實,風光發電的進一步持續成長和儲能的配套滲透率提升已是明確的趨勢。

而鈉離子電池高度匹配儲能需求,成本優勢使其有望顯著改善大儲能的收益率,并在大儲能領域快速滲透。

市場空間方面,太平洋證券預計到2026年,全球鈉離子電池需求將超過130GWh,在各應用場景中綜合滲透率達到5%。從結構上來看,未來儲能市場有望成為對鈉電池需求最大的市場,預計2026年儲能對鈉電池的需求量將超過90GWh,占鈉離子電池市場總體規模的70%左右。

從產業鏈來看,目前國內初創鈉電企業及鋰電企業均積極布局鈉電池,包括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鈉電池等,推動鈉電池產業化提速。

以鈉電池布局企業為例,國內已具備GWh鈉電池量產能力的企業包括中科海鈉、華陽股份和多氟多。其中中科海鈉1GWh鈉電池生產線于2022年7月在安徽投產;華陽股份1GWh鈉離子電芯生產線于同年9月投產,正積極推進1GWh鈉離子電池PACK生產線項目,預計于2022年內投產;多氟多控股子公司焦作新能源已具備1GWh鈉電池產能。

目前擁有在建鈉電池生產線的企業包括寧德時代和傳藝科技,寧德時代已啟動鈉離子電池產業化布局,預計于2023年將形成基本產業鏈;傳藝科技年產4.5GWh鈉電池各生產設備及裝置安裝調試進展順利,中試生產即將投產運行。

投資機會上,東亞前海證券認為,鈉電池具備優異的綜合性能,相關企業積極入局推動其產業化提速,同時新型儲能行業迎來發展機遇,未來鈉電池成長空間廣闊,相關生產企業或將受益,如寧德時代、華陽股份、鵬輝能源等。

關鍵詞: 智通財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