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光大證券:中國互聯網板塊估值處于低位 疫情后廣告電商等業務復蘇提振市場信心

要點


【資料圖】

背景:美國宏觀經濟增長放緩。23Q1美國GDP+1.1%,低于市場預期2%;隨著供應鏈修復和失業率下降,23Q1通脹相比22H2更加頑固。23M1-23M4通脹率延續下降趨勢,但距離美聯儲2%的目標仍有較大差距。1)隨著供應鏈修復和能源價格回落,通脹修復缺乏短期驅動力。22M6-23M2核心通脹率低于通脹率,23M3-23M4通脹率反超核心通脹率,表明由供應鏈修復驅動的通脹降溫逐漸見頂。2疫情放開后成本提高驅使公司之間達成提高價格的隱性協議。3美國勞動力市場維持強勁,通脹螺旋較難打破。失業率達53年新低,非農數據強勢。疫情后美國勞動力供給修復存在滯后性。

銀行業動蕩加劇金融風險,加息預期下降有望驅動科技板塊行情。1)美聯儲面臨緩解通脹和銀行業危機的權衡。第一共和銀行、硅谷銀行、簽名銀行分別位列美國歷史上第二至四大銀行倒閉案。18年銀行業監管放松,22M3加息周期為1994年以來速度最快、幅度最大,使中小型銀行持有債券價格貶值。2)基于美聯儲刪減聲明、銀行業危機等,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下降。截至23年5月7日,約90%投資者認為23M6不加息,約95%認為年內至少降息兩次。但美聯儲對加息持開放態度,不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構成隱患。

23Q1美股互聯網公司業績增長承壓,降本增效下凈利潤超預期:Meta(META.US)、微軟(MSFT.US)、谷歌(GOOG.US)、亞馬遜(AMZN.US)23Q1凈利潤分別超Refinitiv一致預期9.6%、10%、10.3%、35.8%。1)Meta凈利潤同比降幅收窄,23年成本指引下調。收入286.5億美元(yoy+2.6%);凈利潤57.1億美元(yoy-23.5%),元宇宙部門經營虧損擴大。2)微軟凈利潤同比增幅轉正,云服務、軟件服務增長強勁。收入528.6億美元(yoy+7.1%);凈利潤183億美元(yoy+9.4%),Azure和其他云服務收入yoy+27%。3)谷歌廣告收入連續兩季度下降,云計算部門收入增長。收入698億美元(yoy+2.6%),凈利潤150.5億美元(yoy-8%),云計算部門收入yoy+28.1%。4)亞馬遜電商利潤增長彌補AWS利潤下滑。收入1273.6億美元(yoy+9.4%);凈利潤31.7億美元,環比增長超10倍。AWS營業利潤yoy-21.4%,北美市場電商經營利潤扭虧為盈。

美股互聯網公司探索AIGC商業化方向,搜索引擎和云服務成為重點:1)互聯網巨頭圍繞AI技術展開新一輪競爭。23M1微軟宣布投資OpenAI 100億美元,谷歌合并旗下兩大AI研究部門,Meta將加大AI技術投資。2)微軟將ChatGPT整合進New Bing,或將改變現有搜索引擎競爭格局。23M3微軟宣布New Bing日活躍用戶已達到1億,并考慮植入廣告;谷歌將AI語言模型引入搜索引擎以應對Bing的挑戰。3)微軟推進云服務和辦公軟件AI工具,亞馬遜計劃在AWS植入AI功能。Azure植入AI工具,并在歐美地區提供ToB付費服務,AWS將提供更多AI服務,出售Bedrock等大型語言模型訪問權。

投資建議:中國互聯網板塊估值處于低位,平臺經濟政策有望趨于利好,疫情后廣告電商等業務復蘇提振市場信心。AIGC主題熱度維持高位,通過降本增效&擴大內容產出抬升行業業績成長性,有望全面助力下游應用端的形態升級和產業變革。維持互聯網傳媒行業“買入”評級。關注AIGC產業鏈:

游戲:推薦網易-S(09999)、三七互娛(002555.SZ);關注冰川網絡(300533.SZ)、中文傳媒(600373.SH)、姚記科技(002605.SZ)、愷英網絡(002517.SZ)、神州泰岳(300002.SZ)。中文數據資產:推薦中文在線(300364.SZ)。出版:關注中國出版(601949.SH)、中信出版(300788.SZ)、南方傳媒(601900.SH)。互聯網平臺:推薦騰訊控股(00700)、百度集團-SW(09888)。

風險提示:中美地緣政治摩擦,宏觀經濟不及預期,疫情潛在反復,互聯網公司降本增效不及預期

正文

1背景:23Q1美國宏觀經濟增長承壓,納斯達克觸底反彈

1.1、頑固通脹和高利率壓力下,23Q1美國GDP增速放緩

受頑固通脹、高利率、勞動力市場強勁等因素影響,23Q1美國GDP增速低于市場預期。23Q1美國GDP環比增長1.1%,相比22Q4(環比增長2.6%)增速放緩,顯著低于市場預期2%;23Q1美國核心PCE價格環比增長4.9%,相比22Q4(環比增長4.4%)增速回升,高于市場預期4.7%。

隨著供應鏈修復和失業率下降,23Q1通脹相比22H2更加頑固。23M1-23M4通脹率分別為6.4%、6%、5%、4.9%,延續22M6以來的下降趨勢,但距離美聯儲2%的通脹目標仍有較大差距; 23M1-23M4剔除食品、能源的核心通脹率分別為5.6%、5.5%、5.6%、5.5%,維持在較高水平,23M3核心通脹率回升。

1)新冠疫情后供應鏈逐漸修復、能源價格回落,通脹修復缺乏短期驅動力。受新冠疫情后供應鏈中斷、俄烏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影響,2022年食品、能源價格大幅上漲。22M6-23M2核心通脹率始終低于通脹率,23M3-23M4通脹率反超核心通脹率,表明由供應鏈修復驅動的通脹降溫逐漸見頂。

2)疫情期間成本上升的廣泛共識允許企業推高價格以增加利潤。在疫情后重新開放的特殊時期,成本提高驅使公司之間達成提高價格的隱性協議。根據安聯保險經濟學家計算,由于食品供應鏈關鍵部分由少數公司主導,22M6以來約10%的價格漲幅源于對更高利潤的追求。

美國勞動力市場維持強勁,通脹螺旋難以打破。23M1失業率達1970年以來新低,23M2、23M3小幅上升,23M4失業率重回3.4%的低位。23M4新增非農崗位25.3萬,高于市場預期40.5%,平均時薪超預期加速上漲。1)疫情結束后美國勞動力市場需求修復快于供給修復。疫情期間勞動力參與率下降,部分員工選擇提前退休,勞動力供給修復存在滯后性。22M1-23M3美國失業率維持在4%以下,勞動力市場保持強勁勢頭。 2)由于疫情期間人員擴張的高基數,頭部科技公司裁員潮對勞動力市場影響較小。22M11以來Meta、亞馬遜、谷歌、微軟等大型公司宣布裁員,以應對疲軟的宏觀經濟形勢和內部經營壓力,但22年以來勞動力市場過熱主要由休閑娛樂、教育、醫療等行業驅動。

1.2、銀行業動蕩加劇金融風險,加息預期下降有望驅動科技板塊行情

美聯儲采取緊縮的貨幣政策對抗通脹。22M3-23M5美聯儲連續十次加息,將基準利率從0.25%上調至5.25%,為1994年以來速度最快、幅度最大的一次加息。

23M3硅谷銀行倒閉引發銀行業動蕩,美聯儲面臨緩解通脹和銀行業危機的權衡。2023年3月10日硅谷銀行倒閉后的系統性金融風險席卷歐美,引發瑞士信貸、簽名銀行、第一共和銀行倒閉。按資產規模劃分,截至23年5月10日,第一共和銀行、硅谷銀行、簽名銀行分別位列美國歷史上倒閉銀行的第二至第四名,僅次于2008年破產的華盛頓互惠銀行。本次銀行業危機集中在地區性銀行,主要因為:1)美聯儲加息期間地區性銀行的償付能力下降。本輪加息周期速度快、幅度大,由于部分地區性銀行持有大量長期債權,利率上升導致債券價格下降。2)美聯儲對銀行業監管放松。2018年銀行壓力測試的資產門檻從500億美元提升至2500億美元,涵蓋了大多數地區性銀行的資產規模。

在經濟增長放緩、銀行業危機、債務接近上限等因素影響下,市場對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下降。根據CME Group,截至2023年5月7日,約90.4%的投資者認為23M6美聯儲不加息,約95%的投資者認為23M7-23M12的四次會議期間美聯儲將至少降息兩次。1)23M5央行會議后美聯儲暗示可能停止加息。美聯儲在會議聲明中刪減了“預計適當收緊貨幣政策”的表述,并表示家庭和企業信貸條件收緊可能會給經濟帶來壓力。2)第一共和銀行倒閉表明銀行業危機尚未結束。2023年5月1日第一共和銀行被摩根大通收購,西太平洋合眾銀行等地區性銀行股價大幅下跌。美國歷史上的緊縮貨幣政策周期往往以金融風險事件結束,銀行業危機被認為是加息放緩的信號。

利率預期下降有望驅動科技板塊行情。利率較高時,科技股風險被放大,投資者傾向于公用事業、必需品消費等防御型股票;而利率回落、經濟增長相對放緩時,科技股的成長性受到投資者青睞。另一方面,美聯儲對加息持開放態度,需密切關注經濟與就業數據。就業報告強于預期暫緩市場對經濟衰退的擔憂,或降低美聯儲降息可能性。由于結構性通脹難以在短期內通過貨幣政策緩解,在高利率下銀行業危機仍有可能繼續,相對不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可能會使投資者轉向存款、債券等避險資產。

1.3、23Q1三大股指在加息博弈中波動走高,銀行業危機和公司強勁業績驅動納斯達克反彈

受加息博弈、銀行業動蕩、地緣政治沖突等因素影響,23Q1美股三大股指波動走高。23Q1標準普爾500指數+7%,納斯達克綜合指數+17%,道瓊斯指數+0.4%,其中以科技股為主的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漲幅最大,主要系高風險、高成長性的科技股對于利率變化較為敏感。

1)23年初市場對宏觀經濟較為樂觀,三大股指呈上漲趨勢。23M1投資者認為通脹繼續降溫、美國經濟不會進入衰退,押注美聯儲較早開始降息。

2)23M2經濟數據不及市場預期,三大股指下跌。失業率、新增非農崗位等數據顯示勞動力市場維持強勁,通脹降溫速度不及市場預期,市場對于美聯儲維持高利率的擔憂增加。

3)23M3由硅谷銀行倒閉引發銀行業動蕩,三大股指開始從低位反彈。由于美聯儲及時推進銀行業救助措施,銀行業動蕩被限制在可控范圍內,引發大規模經濟危機的可能性較小。同時,銀行業動蕩被視為美聯儲暫緩加息的信號,促進美股三大股指反彈。

1)23年初美國互聯網公司實施降本增效措施,23Q1凈利潤超預期,股價漲幅跑贏大盤。23年初至5月7日,微軟、谷歌、Meta、亞馬遜股價分別上漲28.4%、19.5%、86.3%、22.6%,納斯達克綜合指數、標準普爾500指數分別上漲17.54%、8.0%,四家互聯網公司均跑贏大盤。Meta于2023年2月1日、4月27日分別公布22Q4、23Q1業績,公司強調將積極推進成本優化,第二日股價分別上漲23.3%、13.9%。

2)隨著ChatGPT受到廣泛關注,微軟、谷歌股價產生波動。1月10日微軟宣布投資ChatGPT 100億美元,股價從低谷回升;2月7日微軟召開發布會,推出基于AI技術改進的新版Bing,并宣布與OpenAI加深合作,股價上漲4%。2月8日谷歌發布會上AI演示出現失誤,AI技術產品化進度不及預期,兩天內股價下跌12%。

223Q1美股互聯網公司業績增長承壓,降本增效下凈利潤超預期

在充滿挑戰的宏觀經濟形勢下,美國互聯網公司采取降本增效措施,23Q1凈利潤超預期。23Q1 Meta凈利潤57.1億美元,高于Refinitiv一致預期9.6%;微軟凈利潤183億美元,高于一致預期10%;谷歌凈利潤150.5億美元,高于一致預期10.3%;亞馬遜凈利潤31.72億美元,高于一致預期35.8%。

2.1、Meta收入、凈利潤超預期,積極推進成本削減計劃

23Q1 Meta收入、凈利潤超預期,凈利潤同比降幅收窄。4月27日Meta公布23Q1業績,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6.5億美元(vs一致預期+3.6%),同比上升2.6%;凈利潤57.1億美元(vs一致預期+9.6%),同比下降23.5%。凈利潤連續六個季度同比下滑,22Q4凈利潤同比下降54.8%,23Q1相比22Q4同比降幅明顯收窄。

主營業務經營利潤基本持穩,元宇宙業務經營虧損擴大。23Q1主營業務經營利潤112.19億美元,同比下降2.3%;元宇宙部門Reality Lab經營虧損39.9億美元,21Q4-23Q1經營虧損同比分別增加57.4%、62.0%、15.4%、39.6%、29.5%、34.9%。根據公司指引,23年Reality Lab經營虧損將繼續擴大。

日活躍用戶維持環比增長,單用戶平均收入同比持穩。23Q1公司旗下Facebook、Instagram等平臺日活躍用戶達30.2億,維持21Q1以來的環比正增長趨勢。Facebook ARPU達9.62美元,同比增加1%。

降本增效下,23年成本指引進一步下調。公司強調2023管理主題是“效率年”,23Q1財報中公司將2023年成本指引從890-950億美元下調至860-900億美元,其中包括設施合并費用、人員遣散費等成本30-50億美元。22M11、23M3 Meta分別宣布裁員1.1萬人和1萬人,2023年將繼續優化組織結構,解雇部分中間管理層。同時,Meta將積極主動地削減表現不佳的項目,部署人工智能工具以提升工作效率。

2.2、微軟凈利潤同比增幅轉正,云服務和軟件服務推動營收增長

FY23Q3微軟收入、凈利潤超預期。4月25日微軟公布23財年Q3業績,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28.6億美元(vs一致預期+3.6%),同比上升7.1%;凈利潤183億美元(vs一致預期+10%),同比上升9.4%。FY23Q1-FY23Q2連續兩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成本優化措施下,FY23Q3凈利潤同比增幅轉正。

企業服務、云服務增長強勁,個人電腦收入下滑未影響整體營收增長。23Q1企業服務部門175.2億美元,同比增長10.9%;智能云部門收入220.8億美元,同比增長16.3%;個人電腦部門收入同比下滑9.1%,比起22Q4同比降幅收窄。1)企業服務方面,Office 365商業版收入同比增長14%,Dynamics 365收入同比增長35%。2)智能云方面,Azure和其他云服務收入同比增長27%。

2.3、谷歌廣告收入連續兩季度下降,降本增效下凈利潤超預期

谷歌23Q1營業收入持穩,云計算部門收入增長。4月25日谷歌公布23Q1業績,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98億美元(vs一致預期+1.2%),同比上升2.6%;23Q1云計算部門收入74.5億美元,同比上升28.1%。此外,谷歌于23Q1業績中披露了700億美元的回購計劃。

23Q1凈利潤超預期,繼續推進降本增效計劃。23Q1公司凈利潤150.5億美元(vs一致預期+10.2%),同比下降8%。23Q1裁員、減少辦公空間等成本優化相關費用達26億美元;繼23M1宣布歷史最大規模裁員后,公司將在內部服務器使用等方面進一步削減成本。

受宏觀經濟和消費下行影響,谷歌廣告業務收入連續兩個季度同比下滑。23Q1谷歌廣告收入545億美元(vs一致預期+1.8%),同比下降1%;相比22Q4廣告業務收入同比下降3.6%,降幅有所收窄。谷歌旗下Youtube廣告收入67億美元,同比下降2.6%,連續三季度下滑。主要原因:1)廣告業務受宏觀經濟下行影響較大。受GDP增速放緩,頑固通脹、儲蓄率上升等因素影響,廣告行業整體低迷,美元匯率波動也影響了谷歌的海外廣告收入。2)市場競爭加劇。亞馬遜等電商平臺、TikTok等流媒體平臺對谷歌的廣告業務形成擠壓。3)反壟斷部門的嚴格監管限制了谷歌廣告業務的擴張。

2.4、23Q1亞馬遜凈利潤超預期,電商利潤增長彌補AWS利潤下滑

亞馬遜23Q1凈利潤大幅超預期。4月27日Amazon公布23Q1業績,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73.6億美元(vs一致預期+3.4%),同比上升9.4%;凈利潤31.7億美元(vs一致預期+35.8%),環比增長超10倍。

經營利潤同比增長30%,主要由電商利潤增長驅動。1)AWS部門零售額增長放緩,營業利潤同比較大幅度下滑。由于AWS客戶以中小型科技公司為主,受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影響,22Q4 AWS部門零售額同比增長15.8%,低于22Q4的同比增速20.4%;AWS部門營業利潤同比下降21.4%,繼22Q4首次出現季度同比下滑后,23Q1同比降幅繼續擴大。2)北美市場電商經營利潤扭虧為盈。23Q1北美地區電商經營利潤9億美元,相比22Q1經營虧損15.7億美元。

降本增效、優化支出是亞馬遜2023年的主題。1)2022年以來亞馬遜積極控制成本、提高經營效率。2022年初亞馬遜關閉了實體書店并降低新倉庫的開設速度;23M1亞馬遜宣布裁員18000人。2)23Q1資本支出同比持穩。2022年亞馬遜資本支出同比增長5.2%,主要用于AWS技術設施投資、物流能力建設等,23Q1資本支出同比維持穩定。

3美股互聯網公司探索AIGC商業化方向,搜索引擎和云服務成為重點

3.1、互聯網巨頭23Q1財報多次提及AI,圍繞AI技術將展開新一輪競爭互聯網巨頭持續發力AI大模型領域。在此次AI技術競賽中,大型科技公司一改傳統AI解決方案的商業模式,大力投入CV、NLP等領域大模型,并向更前沿的多模態大模型深耕,其中類ChatGPT的大型語言模型(LLM)受人矚目。AI大模型的商業模式包括,打造/整合C端應用并以訂閱制輸出,向B/C端用戶開放API接口,在大模型基礎上以MaaS(Model as a Service)形式向B端企業客戶打造并出租定制化模型,并作為技術底座實現巨頭自有業務的降本增效。微軟與OpenAI深入合作,AIGC對公司股價產生積極影響。1)微軟是此次AI浪潮的主要推動公司,自22M11 OpenAI推出ChatGPT,作為股東的微軟受到市場關注;23M1微軟宣布投資OpenAI 100億美元;2)23M3,微軟將ChatGPT拓展到Power Platform實現生成編碼功能,并將AI功能整合至生產力工具Microsoft 365應用;3)23M4,微軟發布開源Deep Speed Chat,幫助用戶以最短時間、最低成本訓練自己的類ChatGPT大語言模型。4)23M5,微軟向AMD提供資金開展合作,將開發一款代號為雅典娜的微軟專用的人工智能芯片,并幫助AMD擴張人工智能處理器領域。

谷歌合并旗下兩大AI研究部門,有望維持AI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1)23M4谷歌宣布將DeepMind和Google Research合并為Google DeepMind。作為AI領域的技術先驅,谷歌旗下兩大部門先后研發了AlphaGo、AlphaFold、Transformers等重要應用成果和基礎設施,但在谷歌內部互為競爭對手,長期以來合作較為缺失。兩大部門合并后將調整AI研發的節奏,更加適應AI領域的激烈競爭。2)23M5谷歌母公司Alphabet計劃宣布一系列生成式AI更新,包括推出通用大型語言模型PaLM2,據傳具備編碼、數學測試以及創意寫作功能。

23Q1財報中,Meta提到將加大AI技術投資。1)部分資本支出將用于增強AI能力,以支持廣告、Feed、Reels等業務。23Q1 Meta資本支出70.9億美元,同比增加27.8%,22年資本支出320億美元,同比增加66%,23年資本支出指引300-330億美元,與22年持平。AI技術推動產品構建和提升運營效率,助力降本增效。2)23M2 Meta創建產品團隊專注AIGC領域。未來將推出多種AI機器人與WhatsApp、Messenger和Instagram整合。3)23M4 Meta發布了開源大語言模型LLaMA和開源圖像分割模型SAM。LLaMA可以幫助研究人員進行對話、書面材料生成等復雜任務。相比于ChatGPT只能通過API調用,LLaMA公布了所有參數權重,并可以直接對模型進行微調,使其適用于用戶自己的語言模型需求。LLaMA在開源社區引發了廣泛關注,有谷歌工程師認為,開源模型的強大活力是對于目前人工智能領先巨頭如谷歌、微軟的最大挑戰。

3.2、微軟將ChatGPT整合進New Bing,或將改變現有搜索引擎競爭格局

AI技術助力微軟搜索引擎發展,有望挖掘潛在商業化空間。23M2微軟推出New Bing,將ChatGPT技術整合在搜索引擎中。23M3微軟宣布New Bing日活躍用戶已達到1億,并考慮在New Bing中植入廣告。23M5微軟取消等待名單,向所有人開放Bing GPT-4聊天機器人,并增加更多智能功能,如提供全新圖像和視頻形式的結果。1)通過ChatGPT類AI文本生成模型改進Bing搜索引擎功能,有望創造長期競爭優勢,增加市場份額。基于生成AI的搜索引擎提升相關性和準確性,能創造產品區分度,提升Bing在搜索引擎市場的份額。2)搜索引擎融入被動獲取信息的過程,改善用戶使用體驗。增強版Bing嵌入問答交互功能,提供AI生成的個性化回答。通過AI提供用戶需求外的信息,相比傳統的主動關鍵詞搜索更能提高效率。3)微軟與OpenAI將加深其它領域的合作,包括加強數據安全,打擊虛假信息,利用AI技術屏蔽有害內容等。

谷歌計劃將AI語言模型嵌入搜索引擎,優化搜索結果呈現方式,以應對New Bing的挑戰。根據Statcounter數據,23M4谷歌搜索市場占比為92.6%,市場份額較為穩固。相比之下New Bing市場份額僅2.8%,但以ChatGPT為代表的對話式生成AI讓谷歌面臨較大競爭壓力。2023年2月8日,因聊天機器人Bard在發布會上出現失誤,當日谷歌股價大幅下跌7.7%。谷歌計劃推出可對話語言模型LaMDA等AI業務增長群并嵌入現有的搜索引擎,加快將AI技術積累轉化為產品。谷歌正積極計劃改進其呈現搜索結果的方式,計劃將納入AI聊天機器人,以及更多的短視頻切片和社交媒體帖子。

3.3、微軟推進云服務和辦公軟件AI工具,亞馬遜計劃在AWS植入AI功能

微軟使用AI技術賦能云服務和企業服務。AI有望增強微軟現有云服務的競爭力,相比不確定性強的搜索業務拓展,市場對賦能云計算和生產力業務反應更積極。

1)23M3微軟在云服務平臺Azure中植入ChatGPT-4,并在歐美地區提供ToB付費服務。目前Azure AI的計算功能已針對大型語言模型訓練進行了優化,以推動下一波 AI 創新所需的計算。利用AI功能快速構建、部署和管理智能云原生應用,使Azure的技術門檻降低、使用效率提升。2)23M3微軟發布基于Office辦公軟件整合AI功能的Copilot。Copilot將大語言模型的強大功能與辦公軟件的應用相結合,基于用戶數據生成個性化內容,極大提高辦公軟件使用效率。截至23M5,Copilot僅開放了一部分測試用戶,具體的上線日期仍未公布。

23M5亞馬遜宣布將以AWS為基礎為企業級用戶提供更多AI服務。AWS出售對多種大型語言模型的訪問權,包括23M4推出的Bedrock生成式AI服務和自研大型語言模型Titan。其中,Bedrock平臺可幫助云用戶定制模型,并使用AI21、 Stability AI等外部AI模型。相比谷歌和微軟的云服務,AWS主要聚焦企業的多元化AI模型需求。公司表示,AWS的AI將更適合企業,因為它只根據客戶的數據進行訓練,對企業客戶的數據保護安全性更強。此外,亞馬遜計劃將AI工具引入其廣告業務中。

4投資建議

AIGC商業化應用范圍廣,落地可行性高,有望提振互聯網傳媒公司長期業績;中國互聯網板塊估值處于低位,平臺經濟政策有望再度釋放利好信號,疫情后消費復蘇和監管政策持續向好提振市場信心;看好23年互聯網板塊估值和業績的雙重修復,關注平臺經濟、互聯網金融等監管政策進展,維持互聯網傳媒行業“買入”評級。

AIGC主題熱度維持高位:AIGC技術通過降本增效&擴大內容產出抬升行業業績成長性,有望全面助力下游應用端的形態升級和產業變革。

1)AI+游戲:關注中國游戲市場復蘇,版號放寬后產品周期向上。AI在游戲美術、建模、劇情文本等方面降本增效已全面應用,AIGC智能NPC+AI競技游戲機器人產品有望較快落地。推薦:網易-S、三七互娛;關注:冰川網絡、中文傳媒、姚記科技、愷英網絡、神州泰岳。

2)AI+中文數據資產:“大模型”時代,正版高質量數據內容資源價值進一步強化。推薦:中文在線。

3)AI+出版:經濟不強刺激+慢復蘇環境下,低估值的高股息資產價值得到重估。AI出版降本提效+多模態IP變現+教育數字化場景探索路徑更加清晰。關注:中國出版、中信出版、南方傳媒。

4)互聯網平臺:互聯網大廠AI技術積累深厚,助力強化自身優勢&銷售產品至B端,3月28日工信部表態“引導和支持民營企業、平臺企業參與國家重大科技創新,打造世界級數字產業集群”,平臺經濟政策環境持續向好,推薦:騰訊控股、百度集團-SW,關注阿里巴巴。

本文編選自“EBoversea”公眾號,作者:付天姿;智通財經編輯:汪婕。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