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環球今熱點:馬上評|“低齡老年人再就業”,為何最先觸動了年輕人的神經?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近日,有媒體進行了“低齡老年人再就業”的報道,隨后話題#促進低齡老年就業#登上了微博熱搜。許多網友在評論中叫苦不迭,從微博的用戶結構和發言內容中看,顯然年輕網友占多數。為什么“低齡老年人再就業”的話題會如此強烈地刺激到年輕人的神經,引發大家的激烈討論呢?

如今有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活躍在社交媒體上受到年輕人的喜愛,他們或有一門精湛手藝,或有著淵博的知識繼續傳道授業,不與社會脫節,老當益壯、老有所為,其實是許多年輕人理想的晚年生活。


【資料圖】

但回到自己身上,就業難、養老金縮水等問題,也讓年輕人對晚年生活充滿了擔憂。就業的坎可能不在60歲,而是在35歲就出現了。不管是公務員、事業編、大學老師、企業員工的招聘,還是各地的人才引進政策,都習慣性地將年齡條件框到35歲以下。盡管今年已經有多個省將公考年齡限制放寬到40歲,但這種情形主要針對的是碩博高學歷人群。有網友稱:“我在35歲之前是人力資源,35歲之后就成了人力成本?!?/p>

對“低齡老年人就業”“銀發紅利”的討論,實則觸發了年輕人的“養老焦慮”。

1.誰為打工人晚年兜底?

養老金已經給不了打工人安全感。

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共識,2022年中國65歲以上人口占到總人口的14%以上,預計2030年將達到18%,而在2050年這一數字則將達到33%左右。

與之對應的一個指標的變化是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撫養比。該數據在2011年達到峰值3.16,此后逐年下降,專家預測2050年或將達到1.3。也就是說,從前是3.16個人繳社保養一個老人,等到這代中青年退休后,將變成1.3個人養一個老人。

更直觀的數據反映是基本養老金的缺口。財政部公布的信息透露,2021年,我國養老第一支柱——基本養老金,缺口達到7000億元。根據保險行業協會近期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研究報告,這一缺口在未來十年將達到驚人的8萬億-10萬億。

個人養老金的推行一定程度上可以緩解養老壓力,增加老年人的基礎心理安全感。

我國養老體系由“三支柱”構成。第一支柱是基本養老保險;第二支柱包括企業年金和職業年金;第三支柱即個人養老金和個人商業養老金融。過去,我國養老體系極其依賴第一支柱,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的覆蓋人數已經超過10億人,而第二支柱企業年金的參與人數僅有2875萬人,不足第一支柱的3%,作為第三支柱的個人養老金和個人商業養老金融更是在探索階段。

自去年11月,人社部宣布個人養老金制度啟動36城試點實施后,各家金融機構紛紛推出個人養老金業務。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顯示,截至2月14日,全市場共有608只個人養老金產品,其中包括455只存款儲蓄產品、7只銀行理財產品、133只養老基金、13款養老保險產品。目前已經有數百萬人參加個人養老金繳納,繳費金額早已過百億。第三支柱在養老體系中走到更加亮眼的位置,未來將挑起更多養老重擔。

2.如何給老年就業人群重建安全感?

在許多國家,低齡老年人仍然活躍在職場,在美國、韓國、德國、瑞典,2021年60-64歲老人的就業率均超過了50%,日本甚至超過了70%。從國際上看,不管是延遲退休還是鼓勵退休人群再就業,挖掘低齡老年人的潛力已經成為應對人口老齡化的主流選擇。

但考慮到老年人的年齡和身體因素,通過打破年齡歧視、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完善老年人權益保障體系等途徑打造良好的就業環境,是提升老年人再就業積極性的關鍵因素。

目前,我國老年人就業形態比較單一。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就業人口中,86.2%都集中于農林牧漁行業。老年人就業受限是普遍問題。東亞地區人口的身體素質類似,從周邊幾個國家60歲以上老人的就業形態來看,我國與韓國占比最大的都是農林牧漁行業,日本則是零售業、農業最多,其共同點是都集中在勞動密集型行業。

圖:中國及部分發達國家 60 歲以上老年人就業行業分布 來源:光大證券

因此,盡管老年人的平均受教育水平越來越高,讓低齡老年人發揮知識、技術、經驗方面優勢的想法是可行的,但實際上工作環境優渥的老年知識型人才占少數,老年就業仍以臨時工、雇傭工為主。

許多國家從政策、法律上鼓勵老年人就業,使他們能夠在就業市場上擁有更多的選擇。2007年,韓國調查發現50歲以上的人群就業受歧視率達到76.6%,由此通過了《雇傭上禁止年齡歧視及老年人雇傭促進法》,該法律不僅規定企業不得在招聘、培訓晉升方面限制年齡,還規定了47種老年人優先就業的職業。美國、日本、瑞典等國家,都有相應的反歧視、就業保護相關法律。

在緩解老年人就業和企業用工矛盾上,財政補貼也起到了讓企業和老人“雙向奔赴”的作用。

以日本為例,老年人再就業能夠獲得就業補貼、培訓補貼等資金支持,一方面65歲以上的老人在離職后可以一次性獲得30—60天的求職津貼,另一方面60歲上的就業者可以獲得15%的工資補助,如果參與制定培訓并成功結業,還能夠申請到20%的培訓補助。而企業在雇傭老年人時,也能獲得雇傭補助金,如果企業需要改進老年人的就業環境,升級基礎設施,也能夠申請支援服務或支援金。

許多國家還有相關的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幫助老年人進行職業培訓、就業指導等,例如日本有名的“銀發人才中心”、韓國的“高齡人員人才銀行”、美國的“退休人員協會”以及各州的“老齡公共服務部”等。

更應該注意到的是,當社會向老年人要價值時,如何讓他們的勞動不超過生理負荷、滿足心理預期,真正以創造價值為樂趣,是我們需要思考的。例如在老年人集中的勞動密集型行業,加大自動化程度,對工作環境進行適齡化改造,能夠有效減少老年人的勞動負擔,改善老年人的勞動環境,讓更多老年人愿意繼續投身社會。(本文首發于鈦媒體APP,僅代表個人觀點,與平臺無關)

關鍵詞: 馬上評|低齡老年人再就業 為何最先觸動了年輕人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