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發展史就是創新史

“三塊石頭架口鍋,帳篷搭在山窩窩”,攀枝花鋼鐵(集團)公司1965年開工時,不僅沒有公路、鐵路和城市依托,而且缺乏關鍵技術。幾十年來,攀鋼依靠不斷創新的技術攻關一步步壯大,其發展史就是創新史。

“呆礦”上站起鋼鐵巨人

在祖國大西南的崇山峻嶺深處,以攀枝花為中心的四川攀西地區礦產資源豐富。然而,中國建設者滿懷希望,將這里的釩鈦磁鐵礦石不遠萬里送往國外鑒定,結論卻是“呆礦”。

“呆礦”,意味著這個世界級大礦是無法利用的石頭。當時的專家認為,由于釩、鈦與鐵共生,鈦化合物使爐內渣鐵無法分離,高爐難以正常生產。

中國人不能接受這個結論。1964年,冶金部調集全國大學、科研院所和企業的煉鐵技術“尖子”,一場挑戰世界級難題的技術攻堅戰打響了。

當時,試驗組有100余人,他們在承德、西昌、北京等地反復進行生產實驗,研究摸索,為高爐生產積累了寶貴的工藝參數。

1970年,攀鋼煉鐵廠1號高爐順利投產。此后,攀鋼在生產實踐中不斷完善和發展冶煉技術,解決了“泡沫渣”、粘罐等技術難題,創造出一整套用普通高爐冶煉高鈦型釩鈦磁鐵礦技術,成為我國煉鐵技術獨立發展的重要標志。

攀鋼創業40年,每一步發展都伴隨著自主創新。如果說早期的自主創新是“迫不得已”,隨著時代發展,攀鋼自主創新更多地表現出一種“企業自覺”。

鋼鐵煉出來了,科研攻關向下游產品延伸。攀鋼軌梁廠廠長陳亞平介紹說,1991年,攀鋼“UIC60公斤/米鋼軌”填補了我國國際先進標準鋼軌空白,高強耐磨性能超過世界名牌產品;PD3、PG4鋼軌在我國重載鐵路干線上運行,綜合性能超過日本、法國生產的名牌鋼軌。目前,攀鋼重軌產品在國內市場占有率超過三分之一,并出口歐美地區?! 】萍汲鲂б?,創新求發展。攀鋼在“呆礦”上發展成為我國西部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

自主發展創出世界釩業成果

攀西地區占世界釩資源量的10%以上。在攀鋼的礦石中,釩、鈦的經濟價值要遠遠高于鋼鐵,綜合利用前景廣闊。攀鋼釩、鈦產業也走出一條創新之路。

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國內用釩主要依靠進口,釩產品的生產技術控制在國外企業手里。有技術實力,才有市場地位,而關鍵技術沒有人會提供,只能靠自己開發研究。

20年來,攀鋼在釩產品領域集中資金、人才、設備,展開了一輪又一輪攻關和創新。

以釩氮合金產品為例。這種產品技術原來被美國公司壟斷,德國、日本等也曾開展研究,但沒有實現商業化生產。攀鋼一開始希望從國外引進技術,對方一口回絕。

出路還是自主創新。攀鋼研究院釩鈦研究所副所長孫朝暉等技術人員經過一系列實驗,大膽提出放棄美國人使用的真空法,改用更為經濟的“連續式常壓技術”,進行釩氮合金產業化生產。

1999年,處于虧損困難時期的攀鋼投資數百萬元,建成了釩氮合金中試線,終于在2001年5月第三次點火取得成功,一項領先世界水平的生產技術誕生了。

目前,攀鋼開發了大量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端產品,一些國外企業紛紛要求轉讓技術;攀鋼釩制品國內市場占有率為80%,國際市場占有率為20%。

從機制上為創新提供保障

攀鋼董事長樊政煒表示,攀鋼從戰略上高度重視自主創新,堅持走科技效益型發展道路,不斷完善企業自主創新體系。

攀鋼自主創新體系分為三個“梯隊”:國家級技術中心、公司級科技攻關隊、廠礦技術工作隊。國家級技術中心研究重大長遠的戰略問題,跟蹤國內外科技發展的最新動向;公司級科技攻關隊開展近期應用研究,抓科技成果轉化;廠礦技術工作隊圍繞本單位的技術應用,開發短、平、快實用技術。

三個“梯隊”匯集了2萬余名專業技術人員。國內2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成為攀鋼的技術“同盟軍”。

攀鋼每年技術開發投入不低于上年度銷售收入的1%。企業還設立了科技獎勵基金,對那些在關鍵、核心工藝技術方面有重大貢獻的優秀科技人員給予重獎。例如,對釩氮合金項目的有功人員獎勵達80萬元。

據統計,攀鋼自建成投產以來,共取得科技成果2291項,其中部級、省級科技成果232項,獲得專利301項。(田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