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今年來新股破發仍是關鍵詞,前2月投行誰發力?海通、中信、中金IPO承銷收入居前三,申港第六嶄露頭角

(原標題:今年來新股破發仍是關鍵詞,前2月投行誰發力?海通、中信、中金IPO承銷收入居前三,申港第六嶄露頭角)

財聯社(深圳,記者 黃靖斯)訊,“沖A”上市公司49家,首發募集資金1298.87億元,這是開年2個月新股IPO交出的成績單。

同比來看,前2月新股發行數量大降三成,但得益于中國移動等“巨無霸”IPO,今年首發募資額同比激增1.6倍。分板塊來看,創業板和科創板依舊是IPO發行的主陣地,共迎來34家上市企業,占比近七成;北交所也貢獻了4只新股,但募資額均不足3億元。

A股近期表現低迷,新股首當其沖,不過2022年的破發來得似乎要更早一些。Wind數據顯示,年內已有 7只破發新股,分別是翱捷科技、邁威生物、亞虹醫藥、大族數控、臻鐳科技、星輝環材和唯科科技;其中首只破發新股是1月7日上市的亞虹醫藥,最慘新股是1月14日上市的翱捷科技,首日跌幅達33.75%。

上述49家IPO上市公司由23家投行保薦。行業集中度上,Top 5投行IPO保薦承銷數家數占比接近六成,馬太效應加速顯現。保薦承銷數排名靠前的包括:中信證券(12家)、海通證券(9家)、中信建投(6家)、中金公司(5家)和華泰聯合(4家)。

募資規模上,中信證券337.17億元高居榜首,中金公司290.95億元位居第二,海通證券168.13億元排在第三;收入端,海通證券憑借7.26億元收入力壓“三中一華”,排名第一,中信證券(5.69億元)、中信建投(3.02億元)、中金公司(2.88億元)和招商證券(1.79億元)分列第2至第5;申港證券以1.47億元的首發收入排在第6,在群強環伺的投行競爭格局中嶄露頭角。

前2月IPO募資額同比增1.6倍

2022年前2月新股發行數量大降三成,去年A股IPO發行的高景氣似乎未能延續。

Wind數據顯示,今年1-2月,A股股權融資總規模達到2927.63億元。其中,IPO首發49家,上年同期為71家。盡管IPO發行數量同比大降三成,但在“巨無霸”中國移動的加持下,今年IPO首發募集資金也水漲船高,達到1298.87億元,是去年同期的1.6倍。

分板塊來看,創業板IPO發行依然表現最為活躍,共迎來20家上市企業,占比超過四成;科創板IPO陣營也在穩步壯大,今年共有14家企業上市,占比近三成;深市主板和滬市主板IPO上市企業分別為5家和6家;此外,北交所也貢獻了4只新股。

從募資規模看,2022年前2月十大IPO分別是:中國移動(519.81億元)、 晶科能源(100.00億元)、翱捷科技(68.83億元)、三元生物(36.86億元)、銅冠銅箔(35.79億元)、天岳先進(35.58億元)、邁威生物(34.77億元)、大族數控(32.16億元)、星輝環材(26.91億元)和亞虹醫藥(25.28億元),多集中在信息技術、醫療保健、食品飲料等熱門賽道。

今年來,中國移動等“超級項目”的落地,進一步加劇了IPO市場的兩極分化現象。49家上市公司平均募資27.06億元,除中國移動和晶科能源,其余上市公司募資額均為兩位數,其中33家公司募資額不足20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也有泓禧科技、威貿電子、滬江材料、威博液壓等4家募資額不足3億元的“袖珍”上市公司,而這4家企業無一例外均來自北交所,其原因也在于北交所更低的IPO市值要求。

發行價格方面,開年僅2個月已涌現出3只百元新股,來自于計算機通信和食品制造業,分別是翱捷科技(164.54元)、東微半導(130.00元)和三元生物(109.30元)。

7只新股破發,破發率逾14%

進入2022年,新股首日破發現象仍在上演,且均發生在科創板和創業板。

Wind數據顯示,年內已有 7只新股上市當日破發,破發率逾14%,破發新股分別是翱捷科技、邁威生物、亞虹醫藥、大族數控、臻鐳科技、星輝環材和唯科科技;其中翱捷科技和邁威生物均屬于未盈利企業。

不過2022年的新股破發來得似乎比往年還要早一些。1月7日,亞虹醫藥上市首日開盤破發,成為2022年第一只破發新股,首日收盤跌幅超過23%。亞虹醫藥為一家專注于泌尿生殖腫瘤的全球化創新公司,有“泌尿生殖腫瘤第一股”之稱。

1月14日登陸科創板的翱捷科技成為年內最貴新股,不過上市首日也淪為年內“最差新生”。翱捷科技開盤破發,首日跌幅達33.75%,成注冊制實施后首日跌幅最大的個股,也創下20年以來首日最大跌幅紀錄。上市月余,翱捷科技跌幅仍在擴大,截至3月1日收盤,翱捷科技報收89.39元,較發行價164.54元已接近腰斬。

對于新股破發漸成常態,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的觀點是,長期來看,這并非壞事,能夠促進價值投資。

“在一定程度上遏止炒新的不合理行為,促使新股收益的理性回歸,對新股有一個真實價值的判斷。持續破發會帶來一級市場的冷靜,有些優質企業可能會延后上市;也會促進二級市場的炒新行為的校正,帶來市場投資者的理性。”田利輝表示。

新股破發接二連三,2022年打新收益率恐怕也要打上問號。田利輝建議,新的市場生態下,投資者要打破“新股不敗”的思維定式,“打新需要理性和分析,需要改變盲目打新和炒作新股的行為,根據企業價值和一級市場定價來遴選股票?!?/p>

中信建投策略首席陳果在1月9日發布的研報中明確表示,“我們建議投資者對于未盈利的生物醫藥企業、定價過高的但實質科技屬性較弱的的公司給與合理估值,甚至退出報價?!?/p>

中信證券此前也曾提示,考慮到“詢價新規”的長期影響,盡管主板注冊制改革有望成為打新收益的新增長點,但整體來看,預計2022年打新收益將進一步下滑,中性假設下,預計2~5億A類賬戶全年打新收益約2.5%~5.3%。建議關注定價能力強的公募產品、賣出策略優化以及北交所的打新機會。

中信保薦家數領跑,海通承銷收入居首

盡管2022年IPO新股發行有所降溫,但各投行之間的卡位比拼強度絲毫未減,馬太效應加速到來的同時,也有中小玩家嶄露頭角。

開年來,23家券商均有IPO保薦項目入袋,行業集中度上,Top 5投行IPO保薦承銷數家數多達36個,占比接近六成,馬太效應加速顯現。

中信證券保薦承銷數量依舊領先,獨攬12單IPO首發項目,市場份額高達19.35%;海通證券首發家數為9家位居第二,中信建投6家排在第三。首發家數排名前10的券商還有:中金公司(5家)、華泰聯合(4家)、招商證券(3家)、國泰君安(3家)、廣發證券(2家)、東吳證券(2家)和民生證券(2家)。

首發募資金額方面,23家投行前2月共募資1248.87億元,頭部券商領先優勢進一步擴大,Top 5 投行募資總額達984.84億元,占比近八成。中信證券憑借337.17億元募資額依舊高居榜首,中金公司募資額290.95億元位居第二,海通證券168.13億元排在第三,募資額超過百億的還有118.34億元的中信建投。相比之下,“三中一華”中的華泰聯合則暫時掉隊,前2月募資額僅41.44億元,排名第7,與“三中”融資規模相去甚遠。

事實上,今年來的大型IPO項目也幾乎被頭部券商鎖定,一些大額融資的IPO項目,如中國移動、晶科能源、翱捷科技、三元生物等,大多被中信證券、中信建投、中金公司、海通證券、國泰君安等頭部券商獲得。

前2月IPO承銷收入也放榜,20家券商共攬獲IPO承銷收入31.85億元,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頭部券商之中,IPO承銷收入較承銷家數、規模座次發生了些許變化,海通證券憑借7.26億元“落袋”力壓“三中一華”位居榜首,也獨占超過五分之一的市場份額。

中信證券(5.69億元)、中信建投(3.02億元)、中金公司(2.88億元)、招商證券(1.79億元)分列第2至第5。值得注意的是,華泰聯合已掉出前10之列,前2月的首發收入僅0.78億元。而前10中也相對罕見地出現了中小投行的身影,申港證券以1.47億元的首發收入排在第6,在群強環伺的投行競爭格局中嶄露頭角。

申港證券喜提的這一單IPO項目為星輝環材。1月13日,星輝環材在創業板上市,募集資金26.9億元,承銷與保薦費為1.47億元,該費用在今年上市的49單IPO項目中排名第10。不過,受市場疲軟等因素影響,星輝環材開盤破發,首日跌逾9%。

關鍵詞: 嶄露頭角 新股破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