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動態焦點:動力電池回收行業前景廣闊,先“吃螃蟹”的企業賺錢了嗎?

8月1日,受三部門推動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建設消息影響,A股動力電池回收概念股走強,截至發稿,積成電子、迪生力漲停,超越科技、光華科技、中偉股份、南都電源、駱駝股份、龍蟠科技、天賜材料、格林美等股拉升上漲。


(資料圖)

目前由于鋰電池上游就是鋰礦資源持續吃緊,動力電池回收這個行業再度被炒熱,這個行業的確空間巨大,然而成本也是不言而喻的高,究竟這個業務長期能否實現盈利?本文將重點解析。

動力電池回收空間無限大

動力電池裝機量大,回收再利用市場潛力巨大,2021年動力電池裝機量達154.5 GWh,同比增長142.9%,裝機規模受新能源車銷量景氣拉動而快速放量;動力電池回收作為鋰電池后周期行業,其需求有望逐年走高,預計2030年總退役量有望達到380.3 GWh,2021-2030年十年 CAGR高達48.9%,未來有望呈現指數式增長。從長期角度看,目前行業正處于長周期周期的起點。

中性預期下,天風證券預計2030年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市場規模有望達758.4億元,2021-2030年CAGR為58.1%,其中梯次利用市場規模313.5億元,再生利用市場規模444.9億元;樂觀預期下,預計2030年退役動力電池梯次+再生利用市場總規模則有望達到1048.9億元。

再生利用市場發展迅猛,將為行業前期發展貢獻核心增量。再生利用技術工藝完備,在商業模式上已經有了比較成功的案例,現已成為廢舊動力電池的主要再利用方式,也是當前動力電池回收企業的主要競爭場景。

梯次利用市場厚積薄發,2025年后規模有望迎來指數式增長。由于當前梯次利用市場標準體系與商業模式尚不清晰,我們預計行業未來2-3年仍將處于政策規范與商業化探索期。而隨著行業標準與商業模式逐漸完善,梯次利用市場有望在后續迎來指數式增長。

商業模式不清晰疊加成本高成為了攔路虎

從短期來看,電池回收雖然重要且必要,但是目前行業仍處于起步階段,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

1) 動力電池報廢規模小,回收系統、渠道建設不完善;動力電池的報廢周期一般在5到7年之間,目前對應于2015-2017年動力電池裝機(2017年全球產能64 GWh,僅為2021年297 GWh的22%),整體規模較小,回收的體系和渠道建設仍不夠完善。

2) 回收市場規范性不高,仍有很多小黑作坊。目前我國動力電池回收尚處于起步階段,相當一部分報廢電池沒有進入正規渠道,市場上存在很多小作坊,生產工藝簡單粗放,三廢排放超標,對環境、安全有較大危害。

3) 當前的回收成本較高。目前回收工藝存在諸多問題,其中最突出的是生產效率低(耗時長、產量低)、元素回收率低(例如鋰,目前只有65~85%)、輔助性能源消耗巨大等。

從當前行業龍頭公司格林美的財報來看,公司動力電池回收營業收入在這兩年來增幅為62%,營業成本增幅為60%幾乎同步高升。這對于財務分析來說目前并不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

格林美目前也采取了多個措施來改善這個局面。7月24日晚,格林美連發公告,披露了公司與山河智能簽署的工程機械電動化與電池回收利用的戰略合作協議,以及公司跟瑞浦蘭鈞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簽署動力電池綠色循環利用的戰略合作協議。

其中瑞浦蘭鈞能源是青山實業在新能源領域布局的首家企業,青山實業是世界最大的不銹鋼制品公司及世界鎳資源的核心擁有者。而山河智能的智能設備將有利于動力電池回收的效率。這兩個布局直接鏈接了上下游,究竟是否可以順利降本增利還待進一步觀察。

天風證券建議關注具有渠道+技術雙優勢的大型回收企業:

格林美:全球第二大三元前驅體材料生產商,布局動力電池回收打造價值鏈閉環;天奇股份:鋰電池循環業務已成核心業務增長點,未來產能有望進一步釋放;南都電源:鉛蓄電池再生龍頭,已具備完整電池回收網絡;旺能環境:美欣達集團旗下唯一上市平臺,集團公司將提供發展助力;浙富控股:危廢資源化領導者,拓展動力電池回收業務將有利于資源協同。

關鍵詞: 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