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世界百事通!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兩年:審核質效持續提升,塑造包容、高效的創新支持市場體系

(原標題:創業板注冊制改革兩年:審核質效持續提升,塑造包容、高效的創新支持市場體系)

財聯社8月23日訊(記者 林堅)2020年8月24日,創業板迎來注冊制下首批18家企業上市,兩年后,新上市公司已超過300家,創業板已然成為創新企業的聚集地和經濟發展推進器,而創新型企業更充分地利用資本市場,實現快速發展。創業板踐行“匯聚創新資本,激發成長動力”使命,努力塑造包容高效的創新支持市場體系,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資料圖】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制度改革更加創新、容納企業類型更加包容、上市流程更加高效、上市公司質量更加優越,都是創業板兩年來的獨特色彩。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7月31日,創業板注冊制已累計受理首發企業1014家,平均每個交易日受理2.1家企業。僅在今年6月,創業板共受理首發企業144家,占全市場受理首發企業數量的32%。

其中,370家注冊生效的企業從受理申請到通過上市委審議的平均用時為6個月左右(186天),剔除平移企業后平均用時為8個月左右(246天)。但前述計時未扣除《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發行上市審核規則》規定的中止審核、實施現場檢查、要求進行專項核查、請示有權機關等不計算在審核時限內的情形。按照規則規定扣除后,審核端平均用時僅54個自然日/38個工作日,顯著低于3個月的審核時限要求。

數據還顯示,截至2022年7月31日,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以來新上市公司339家,涌現出包括大族數控、華大九天、江波龍、邁普醫學、雷電微力等在內一批擁有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的優質企業。其中,邁普醫學首次將生物增材制造技術開發應用于人工硬腦(脊)膜,是我國創新醫療器械中僅有的9個國際原創產品之一;雷電微力是國內少數能夠提供毫米波有源相控陣微系統整體解決方案及產品制造服務的企業之一,擁有發明專利40余項。

隨著越來越多企業上市,上市企業更能充分分享改革紅利。據了解,創業板改革并試點注冊制,在更好激發市場活力、支持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發展、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數據顯示,注冊制改革兩年以來,創業板新上市的339家公司首發募集資金超3,100億元,平均每家9.19億元,相比改革前大幅提升。503家次再融資申請擬募集資金近4,000億元,平均每家次10.7億元,有效助力企業上市后通過直接融資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加速發展做大做強。此外,還有22家企業在創業板成功分拆上市,優化業務布局、提升融資能力;已有紅籌企業通過創業板“回歸”在境內發行上市,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業界人士稱,試行注冊制之下,創業板審核質效得以重大提升,成為創新企業慕名而來、謀求上市的關鍵原因之一。據財聯社記者了解,兩年來,創業板堅持板塊定位,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堅持把好上市入口質量關,堅持推進“開門辦審核”,堅持鞏固改革成果,依托上述“五個堅持”有效提升市場包容性,持續提高審核質效,不斷增強審核透明度和可預期性,改革取得良好成效。

業界人士指出,針對注冊制改革深入推進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市場各方應該要進一步凝聚共識,齊心協力共同面對新挑戰,鞏固創業板改革成果,維護創業板注冊制平穩運行,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保薦機構要履行好“第一看門人”主體責任,壓實投行三道防線職責,不斷提升信息披露質量,發行人要牢固樹立質量優先的發展理念,固本培基,根據自身情況和發展愿景合理選擇上市板塊,合力營造良性健康的市場生態。

堅持板塊定位,吸引力顯著提升:超三百家企業上市

有業界人士將創業板試點注冊制的這兩年,形容為創業板從注冊制改革的“試驗田”變為“示范田”的兩年??梢钥吹剑?020年8月24日首批注冊制企業上市后,企業申報創業板熱情高漲,而這得益于創業板的“五個堅持”下,符合創新市場特點的配套制度不斷完善。

創業板堅持板塊定位。據了解,創業板注冊制順應創新、創造、創意的大趨勢,采用更市場化、更多元的發行上市條件,重點服務高科技企業、戰略新興產業企業、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支持傳統產業與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深度融合。

記者注意到,創業板注冊制實施之初即明確原則上不支持農林牧漁業、采礦業等12項行業申報上市,通過設定“負面清單”傳遞“清晰導向”,積極服務符合板塊定位的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上市融資的目標明確。

可以看到,深交所已累計受理首發企業超過千家,上市企業超過三百家,在上述基礎上,深交所結合對1000余家IPO申報企業的審核實踐,深入總結板塊定位評價標準,通過專業、高效的審核問詢日漸準確勾勒出創業板定位的明確要求,讓市場在板塊定位的把握上更加準確。

值得一提的是,試點注冊制改革以來,深交所對創業板發行上市條件進行“大刀闊斧”地改革,增設以市值為基礎的上市條件,申報企業可視自身情況靈活選擇“預計市值+凈利潤+營業收入”或“預計市值+營業收入”上市條件,優化業績指標、同業競爭等發行條件,板塊包容性顯著更強,板塊吸引力大幅提升。

以信披為核心,多項工作取得進展:招股書字少質更優,問詢質效更有用

真實、準確、完整地披露信息是證券市場有序運行的重要基礎,是投資者全面了解公司經營業績、財務狀況的基本途徑,是維護市場信心、保護投資者利益的關鍵所在。據了解,深交所始終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基本理念,通過“問清楚”督促發行人“講清楚”、中介機構“核清楚”,做到讓投資者能夠“看清楚”。

創業板在不斷精簡優化發行條件之余,不斷增加對信息披露要求的嚴格程度。首先,創業板取消不存在未彌補虧損、主要經營一種業務、最近一期末凈資產指標等發行條件門檻,優化業績指標、同業競爭等發行條件,并轉化為嚴格的信息披露要求?;趧摌I板特點,發布專門的招股書格式準則、審核問答等相關規則,細化創業板定位、核心技術、主營業務穩定性、未彌補虧損、同業競爭等針對性披露要求。

其次,隨著改革推進以及審核實踐不斷積累,深交所充分關注申報企業信息披露的重要載體,即招股說明書的質量。一方面,強調信息披露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另一方面,也對信息披露的針對性、有效性進行嚴格把關。

記者看到,今年以來,深交所進一步貫徹落實《關于注冊制下提高招股說明書信息披露質量的指導意見》相關要求,重點是督促發行人及中介機構減少冗余、模板化、晦澀難懂的信息披露。截至目前,申報企業招股說明書平均頁數已從改革初期的592頁降至380頁,招股說明書信息披露冗余的問題已顯著改善。有業界人士表示,可以說是“該減的減,該增的增,減增之間保證高質量的要求。”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通過審核條件以及文件材料報送等環節提高信息披露的質量,深交所還著重對審核問詢予以關注,將其作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的重要抓手。

據了解,深交所重點圍繞發行人是否符合創業板定位、發行上市條件、財務真實性、經營合規性等方面進行精準問詢,不斷提高問詢的重大性、針對性及有效性,督促發行人及中介機構把重要事項說清楚、講明白,以給投資者提供充分、有效的決策信息為優先出發點。

圍繞審核問詢,深交所更是督促中介機構“靠前發力”。除了通過審核問詢、監管處罰措施等常規方式督促保薦人等中介機構切實履行好信息披露把關責任外,還通過不斷完善并外推審核關注要點,督促中介機構“靠前發力”。截至目前,深交所累計發布審核關注要點213項,其中IPO93項,再融資70項,重組50項。

財聯社記者注意到,近期,深交所召開了保薦機構座談會,在提高招股書信息披露質量等方面,與保薦機構進行了深入交流,要求保薦機構在前端把好保薦質量關,壓實投行三道防線職責,不斷提高信息披露質量。

堅持把好上市質量關:發罰單158份起震懾作用,形成監管組合拳澄澈源頭

整體上看,創業板進一步打開了上市的大門,優化各式上市渠道、流程,提供廣大便利,但這不意味著創業板在改革并試點注冊制之下就是“一窩蜂”上市的板塊。據記者了解,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以來,深交所始終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原則,堅持質量優先,下大力氣把好入口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為此,深交所在四個方面加大了力度。

首先是加大創業板定位把關力度。深交所牢固堅守創業板主要服務成長型創新創業企業的定位,嚴格把關企業是否符合板塊標準。同時,堅決落實國家產業政策,通過審核問詢督促發行人、保薦人做好創業板定位的評估核查和信息披露,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進一步增強創業板支持科技創新、服務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能力。

其次是加大信息披露質量把關力度。深交所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積極落實《關于注冊制下提高招股說明書信息披露質量的指導意見》,不斷提升審核問詢的重大性、針對性、有效性,壓實發行人信息披露主體責任和中介機構把關責任,督促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對不符合發行上市條件或信息披露要求的企業,依法依規作出終止審核決定。

然后是加大現場督導把關力度。針對審核發現的重大疑點,深交所堅持常態化開展以問題為導向的現場督導,探索建立IPO項目隨機督導機制,督促發行人“說清楚”、中介機構“核清楚”,與日常審核工作形成“組合拳”,進一步提升審核質效,阻止企業“帶病闖關”。

最后是加大日常審核處罰力度。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以來,共出具《監管工作函》158份、談話提醒10次,采取口頭警示、書面警示的監管措施47次,實施公開譴責、通報批評、一定期限不受理文件等紀律處分13次。其中,對某項目的2名保薦代表人予以6個月不接受申請文件的處分,實現首單“資格罰”落地。

傳遞監管溫暖,力求審核講透明:不斷檔審核,推出專項“深證服”提升服務水平

據財聯社記者了解,目前,創業板首發審核工作正在穩妥有序推進。一是從項目推進速度來看,2021年12月受理公司至提交上市委審議的平均問詢輪次為2.25次,問詢輪次已顯著降低;今年7月以來,上市委每周開會3次,審議企業8家左右。二是從計時規則的優化情況來看,深交所要求中介機構原則上修改審核問詢回復的時長不得超過2周,有特殊情形的不得超過4周,壓縮不必要的修改回復時間。

有中介機構受訪人士表示,在上述與深交所的互動中,他們除了感受到問詢時間的縮短,也更感受到了監管多個細節傳遞出來的溫度。據財聯社記者多方了解,在創業板注冊制改革以來,深交所堅持“開門辦審核”的理念,做到“應見盡見”,加強與市場主體和中介機構的溝通,提供更有溫度的監管服務。

深交所以市場業務辦理需求為中心,圍繞發行上市審核業務場景,開發了7×24小時全天候服務不斷檔的審核業務專區,實時傾聽市場訴求心聲,確保溝通機制暢通運行。截至7月31日,審核中心已累計接聽審核業務電話超10000次,接待各類現場、視頻溝通500余次,真正做到“應接盡接”“應見盡見”,讓市場感到有求必有應,有問必有答。

此外,深交所不斷強化主動服務意識,為發行人及中介機構提供貫徹審核全流程的溝通渠道。據記者獲悉,申報前中后期,發行人及中介機構都可以感受到監管溫度:

申報前,發行人及中介機構可就規則理解適用、重大疑難問題等事宜進行預溝通。

審核過程中,發行人及中介機構既可以通過工作電話與審核人員實時聯系,也可以通過現場、視頻方式與審核小組就重點問題開展溝通,確保各方信息對等。

審核結束后,中介機構可在審核業務專區評級打分,對是否滿意審核工作留言評價。

此外,深交所還不定期開展保薦機構座談會、業務培訓交流會,聽取市場主體意見建議,傳遞創業板發行上市審核情況及相關監管要求等,促進提高創業板發行上市審核工作的透明度,不斷提升監管服務水平。

不僅如此,為了更好促進審核機構與市場主體形成信息平衡,降低溝通成本,深交所上市審核中心每月編發《創業板注冊制發行上市審核動態》,及時向市場傳達創業板受理和審核情況、發行上市政策動態、審核常見問題解答與典型案例等重要信息。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已編寫25期,并在發行上市審核業務專區向中介機構及上市委委員推送,

為了最大化便利程度,深交所還推進電子化業務平臺建設,在發行領域大力推進業務與科技融合,打造出的審核業務專區憑借著全程電子化、智能化、可追溯的優勢,成為市場參與者易用、愛用、常用的審核系統。此外,深交所還開發了審核業務專區移動版——“深證服”APP。中介機構登錄深證服APP后,既可瀏覽公告通知、項目動態,還可及時查看待辦待閱和預溝通、項目溝通等內容,并會在項目審核關鍵節點及特別事項發生時收到自動提示,有效提升了“辦事體驗”。

關鍵詞: 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