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環球熱點!越跌越買!港企回購加速,港股何時見底?

今日恒生指數收跌3.41%,報17250.88點,創2011年10月以來最低收市位。今年來,港股持續回撤,在恒生指數不斷創新低的過程中,港股上市公司開啟了回購潮。包括騰訊控股、小米集團、京東集團、濰柴動力、友邦保險和長城汽車等多家港股公司都開始回購自家股票。


(相關資料圖)

港股公司股價“越回購越低”

今年來,包括騰訊控股、友邦保險、小米集團和長實集團等多家港股公司都持續進行了回購。

9月27日晚間,上述幾家公司也都發布回購公告,各自回購126萬股至261.5萬股不等,

回購金額在2522萬港元至3.52億港元之間。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今年年內累計回購次數達64次,回購金額達到195.13億港元;友邦保險年內累計回購次數更是達到106次,總回購金額達到170.15億港元;香港富豪李嘉誠旗下的長實集團今年以來已經回購41次,總回購金額達到16.9億港元;小米集團今年以來已經回購43次,總回購金額達到21.69億港元。

此外,長城汽車斥資約3.17億港元回購3050萬股,太古股份公司A耗資4222.21萬港元回購71.75萬股,京東健康回購1286萬港元。

據統計,2022年年初至今,港股市場共有199家上市公司實施股份回購,回購股份數量為49.48億股,回購總金額為621億港元,總金額已經遠遠超過2021年全年的380.68億港元,創下歷史新高。

回購一般被認為對于維護上市公司股價有非常積極正面的意義。然而今年來外圍動蕩、美聯儲持續加息,全球股市表現都不太理想。港股的眾多公司也陷入了“越買越低”的境地。

以騰訊為例,騰訊在近26個交易日連續進行了回購,然而其股價在8月小幅反彈后,9月至今已跌超16%,期間最低股價觸及273.2港元,較2021年高點跌超60%,股價創三年半來新低。由于騰訊幾乎每天都要回購3億港元,其也被投資港股的朋友戲稱為“騰3億”。

此外,友邦保險、京東將康、小米集團的股價今年來也在持續回撤,在此之前的多筆回購也都“被套”。

基金公司也在積極“抄底”

港股的持續回調,對于公募基金來說也已頗具吸引力。數據顯示,公募基金也在持續加倉港股。截至9月27日,南向資金9月累計凈流入289.72億港元,為連續第13個月凈買入。這其中就屬騰訊控股獲加倉最多,8月25日至9月27日之間累計買入約63.22億港元。

被動基金方面,恒生ETF、恒生科技ETF、恒生科技指數ETF、恒生互聯網ETF等被動基金9月來持續獲得凈申購。凈申購份額在8.94億份至24.32億份不等。

主動基金方面,近期影響力較大事件便是易方達基金舉牌海吉亞醫療了,港交所披露的信息也顯示,目前易方達基金持有海吉亞醫療3727.22萬股,持股比例超6%。

但公募基金加倉港股的動作早在二季度就已開始,從公募基金二季報可以看出,主動權益基金配置港股總市值達3625億元,占總資產凈值比為6.62%,較一季度增加1.07%。

目前來看,二季度公募基金的加倉仍在浮虧階段。

港股到底了嗎?

2008年以來,港股市場共經歷五次完整回購潮,均在市場已經出現較大幅度的下跌,估值也達到較低水平時出現。隨著市場進一步下跌和估值進一步回落,回購的力度也持續加大。

興業證券此前研究表明,恒生指數價格與公司回購數量呈現負相關走勢,大規模的公司回購往往預示著階段性底部,并且后續均伴隨著一波上漲行情。

但歷史并不是一味地簡單復制。站在當前時間點,歐美經濟面臨衰退風險,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為抑制通脹持續加息,未來還有可能進一步加息,政策收緊下,市場的流動性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持續偏緊。

關于對港股市場的判斷,中金公司最新研報表示,預計市場短期或將繼續盤整,但可能也會在目前水平再度彰顯韌性。

不過從估值來看,當前港股已處于極度低估的狀態,部分公司整體已然具備較高的投資價值和投資回報。追求極致的低位反而可能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

關鍵詞: 越跌越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