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湯臣倍健季報背后,保健品賽道還“香”嗎?

(原標題:湯臣倍健季報背后,保健品賽道還“香”嗎?)


(資料圖片)

文:劉能@向善財經主編

保健品賽道,無疑是消費領域的黃金賽道。

令人意外的是,就算是黃金賽道里的巨頭,也同樣有“折戟”的時候。而湯臣倍健的股價走勢,似乎回應了這一點。

從1月初27.03元的股價高點,到10月31日17.52元的股價低點,不到一年的時間,湯臣倍健股價便跌去了35%。雖然光大證券等三方機構依舊給予了增持評級,但市場的反應總是那么迅速、誠實。

據東方財富網報道,10月28日,湯臣倍健被深股通減持52.67萬股,最新持股量為1.04億股,占公司A股總股本的6.09%。

減持的原因外界不得而知,但財報往往是企業的“晴雨表”,不妨透過三季度報,來窺探一番湯臣倍健的質量究竟如何。

10月26日,湯臣倍健發布了未經審計的2022Q3財報。數據顯示,前三季度營收61.6億元,同比增長2.18%,歸屬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 14.82 億元,同比下降 10.88%。其中,第三季度單季營業收入 19.39 億元,歸屬上市股東的凈利潤4.34億元。

前三季度增收不增利,是這份財報數據的主要特征之一。理性來看,結合之前發布的半年報,前三季度凈利潤下降幅度有所收窄,可為何市場還是不買賬?

增收不增利的隱憂:核心業務變現能力在降低

前三季度營收微增2.18%,凈利潤下滑近11%,湯臣倍健這份財報并不出彩。

經計算前三季度,公司實現核心利潤37億元。雖然毛利率看起來很高,前三季度毛利率達到了68.78%,接近70%,但高毛利似乎并沒有效帶來現金流。反映在現金流量表中,前三季度,經營活動所產生的現金流凈額為 7.86億 ,去年同期為 9.60億,同比減少了18%。

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減少,說明公司的整體經營效能降低。

那么問題究竟出在哪?

經計算,前三季度湯臣倍健的核心利潤獲現率為0.21,也就是說,公司核心業務產生現金流的能力并沒向毛利率表現得那么強。前三季度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現金流的能力在減弱,核心利潤的質量有所下降。

反映到業務上,財報顯示,前三季度主品牌“湯臣倍健”實現收入 34.60 億元,同比下降 5.04%;關節護理品牌“健力多”實現收入 10.15 億元,同比下降 12.15%;“Life-Space”國內產品實現收入 2.53 億元,同比增長 53.33%。

也就是說,公司主要的兩條品牌業務線,營收規模同比都有下降。

主品牌業務線的下降也似乎表明,湯臣倍健營銷、渠道戰略的上的調整,似乎并沒有帶來很好的效果。

去年第三季度,湯臣倍健啟動了線下銷售改革和線上線下一體化戰略調整,到今年前三季度末,其線上渠道收入同步增長3.95%,線下渠道收入同比下降3.86%。

從線上、線下渠道的收入占比變化來看, 線下渠道仍然占比67.55%,也就是說,線上渠道的占比依舊不大,并且線上渠道占比的上升,并未體現在盈利能力上。

進一步,來看,這可能有兩個原因:

公司線上渠道轉型戰略的落地情況不理想,并沒有真正擺脫對實體渠道的依賴。

從產品端來看,湯臣倍健銷售終端以藥店為主,數據顯示,2021年其藥店渠道的市占率為31.6%,占據絕對優勢。尤其維生素與膳食補充劑(VDS),市占率常年位列第一。

此外,線上藥房的興起,削弱了實體藥房的市場份額,叮當買藥、京東藥房、阿里藥房的興起,使得渠道紅利被第三方瓜分。

當湯臣倍健終于回過神,發力線上之后,事實上已經太晚。

二、線上渠道的紅利期已過,流量成本升高,渠道轉型并沒有帶來利潤增量。

事實上,在錯過線上增長的紅利期之后,線上渠道比重的上升并未轉化為有效的利潤增量,相反,線上銷售渠道拓展,可能也加重了銷售費用的支出,并拖累整體的利潤表現。

一個有力的證明是,主品牌營收在下降,但前三季度銷售費用比去年末要更高。

在銷售費用上,前三季度的銷售費用比上年末增加到了20.85億,同比增加了27%。銷售費用占比營收為33%。

從邏輯上看,市場不好的時候確實需要加大銷售費用,用更大的促銷力度來換取市場增量,但如果市場增量空間有限,特別是在線上獲客成本增加的背景下,加大線上渠道投入,未必會有很好的效果。

湯臣倍健前三季度的銷售費用增加并沒有換來實際的利潤增量,這可能進一步拖累了公司核心業務的變現能力。

好的一面是,公司有強大的現金貯備,再加上良性的負債結構,公司經營的流動性并不受影響。。

從現金流量來看,報告期內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為 20.35億 ,同比增長214% ,財報解釋稱是因為收回了大額存單和理財產品,

截止三季度末,公司貨幣資金45.3億,公司手里握有大把現金。

負債結構上,公司負債為經營性負債,其中應付賬款3.1億,合同負債4.1億、其他應付款4.2億,并沒有很大的償債壓力。

從好的一面來看,核心業務經營能力的下降不會給公司穩定經營帶來較大影響。下行周期,只有“手中有糧”才能做到“心中不慌”。

壞的一面來看,過多的現金也是資金利用率不高的一種表現。事實上,由于沒有實現理想的資產增值,再加上通貨膨脹帶來的購買力下降影響,公司過多的現金本質上更像是一種“不良資產”。

這也是為什么湯臣倍健會用很多的現金去買理財,因為當一家企業主營業務產生現金的能力不強的話,相比盲目擴張,理財反而是一種保持資產價值的有效方案,只不過,現實中理財的效果有時可能并不理想。

探索轉型進行時,保健品賽道如何掘金“新世代”?

增長問題不僅是湯臣倍健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保健品賽道需要重新思考的問題。

同為保健品賽道的玩家健合集團也面臨增長的問題。今年一季度健合集團中國市場營收同比也只增長2.6%,一季度,金達威一季度營收下降17.74%,半年度利潤更是下降了47.5%。

對比之下,湯臣倍健的凈利潤下滑似乎也反映出行業的整體下滑態勢。

根據艾媒咨詢的一份研究報告顯示,2013年-2019年保健品行業CAGR均高于12%,2020年開始降速,2021年增速僅為8.2%。行業整體性的下滑,似乎是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

此外,保健品行業CR3值不高,湯臣倍健市場份額為10.3%,市場份額穩居第一。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市場份額分別為6.0%與5.0%。據天眼查APP顯示,搜索保健品行業有將近十萬條相關結果。

從產品屬性上來看,保健品畢竟不是醫藥產品,畢竟后者是剛需屬性不受周期影響,而保健品本質上是非剛需屬性。當家庭收入收縮時,購買保健品的支出必然會被削減。

數據證明了這一點。

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中西藥品類更是實現了11.9%的增長,但上半年湯臣倍健線下渠道表現卻有所下滑,增速明顯低于藥房銷售增長。也就是說雖然大家都還在買藥,但保健品確實不好賣了。

進一步來看,這說明市場端正在發生一些本質的變化。

首先是在認知端,消費市場對于保健品的認知偏差在修正。

短視頻的普及,使得疫情影響下的科普教育覆蓋到了相當多的中老年用戶,這些用戶是傳統的保健品用戶,部分也用戶對保健食品的作用有了更清晰的認知,在明白了食品與藥品的本質區別后,一些消費者可能會放棄購買保健品。

其次,在人群端,80后、90后正在成為養生保健品新的主力。

當下,更多的80、90后父母開始進入更年期,從中年人到老年人的身份特征轉變,使得這部分人群對保健品的需求增加,而保健品通常是子女買給父母,再加上年輕人對傳統保健品并不“感冒”,這造成了市場上供給與需求的錯位。

另外,年輕人自身也在成為保健品的消費新主力,相比對傳統保健品的“不感興趣”,更多的年輕人偏愛“益生菌、維生素”等細分品類。

因此保健品的破局點,在于品牌、產品的“煥新”。

保健品行業、品牌也都需要經歷一個“煥新”周期階段。

消費市場的大周期波谷中,往往有一些小的波峰,抓住這些波峰,就能實現新的增長。雖然市場整體增長放緩,但部分品類的增長仍然值得關注,比如益生菌品類。

保健品的賽道主要有兩條一個是保健食品,另一個就是一個是輕功能的食品化和快消化,比如乳酸菌飲料、酸奶、保健食品、嬰幼兒配方食品等。相比保健食品,后者的門檻顯然更低,深受年輕人喜愛,仍屬于增量市場。湯臣倍健旗下品牌"Life-Space",正是瞄準的年輕人市場。

數據顯示,"Life-Space" 國內產品實現收入 2.53 億元,同比增長 53.33%;境外業務 LSG 營業收入 1.24 億澳元,同比增長 21.71%

為了獲取新業務增量,湯臣倍健花費不菲。

據悉,湯臣倍健為收購Life-Space付出了35.62億元,超34倍溢價率。能否從這個規模還不大的新興市場中獲取足夠的增量,覆蓋這筆高昂的收購費,是梁允超接下來幾年需要解決的一個關鍵問題。

雖然Life-Spac勢頭喜人,但益生菌市場競爭烈度其實并不低,比如Wonderlab、華大基因等玩家也實力強勁,未來的市場格局并未明朗。

面對保健品市場進入“新世代”,在策略上,湯臣倍健走的是一條“營養科技”路線。2020年梁允超就曾表示,湯臣倍健的新三年規劃中,首當其沖的便是“實施‘科學營養’戰略,打造科學營養產品力。

不過在外界看來“科學營養戰略”更像是一個營銷戰略。而且,這個營銷戰略的費效比可能并不高。

一方面,從費用結構上來看,湯臣倍健銷售費用的支持遠大于研發支出,今年前三季度,湯臣倍健研發支出僅為1億元,不到同期銷售費用的二十分之一。另一方面, 過高的銷售投入并沒有表現在營收和利潤的增長上,很長一段時間內,這樣的營銷戰略,可能都會進一步拖累公司的業績表現。

寫在最后

財報書寫的是過去,但對于整個行業來說更重要的是未來。

曾經,梁允超對股東發出戰略構思:未來八年里,初步完成湯臣倍健向強科技型企業的轉型。而科技企業最大的特點,就是高毛利、高利潤。在毛利表現上,湯臣倍健早已超過了及格線,而在凈利潤增長上,湯臣倍健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對于湯臣倍健來說,是否成為高科技企業也許并重要,重要的是益生菌之外,在鈣、多種維生素等細分領域的動作在不斷落地。

變革種子已經種下,新增長曲線的輪廓正在浮現,下個時代的龍頭保健企業該是什么模樣,依舊需要時間來回答。

關鍵詞: 湯臣倍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