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環球快看:A股5000家時代研究深度與覆蓋廣度矛盾凸顯 基金經理如何治愈選擇困難癥?

亂花漸欲迷人眼。主動權益基金經理在選擇標的時,正面臨著“眼花繚亂”的境地。

最新統計顯示,在剛剛過去的一周,A股存量上市公司正式突破5000家。在上市公司數量大擴容的背景下,基于傳統打法的主動權益基金,正在個股的“深度”和“廣度”之間艱難地尋求平衡;另一方面,公募基金的研究覆蓋成本也因此大幅提升,對于大體量的頭部公司而言,數量過多的股票池或意味著許多個股的效益貢獻,難以覆蓋支出的研究成本。

覆蓋廣度變大


(資料圖)

傳統打法收益預期變小

每天打開手機微信后,都有數十條薦股信息等待基金經理閱讀,在這樣的背景下,“選擇困難”已成為一個影響基金業績的問題。

“錯過的好股票其實很多,主要是精力上有點顧不過來,因為每天都有大量推薦信息。”深圳一位基金經理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坦言,每天打開手機微信,都有很多條股票推薦信息,到底應該深度閱讀哪一條,這讓基金經理很犯難。

在如此多信息的背景下,許多“牛股”或在第一時間的“閱讀選擇”上,就已被過濾掉了。顯而易見,上市公司數量的增加,正給基金經理的傳統打法帶來越來越大的挑戰。

景順長城基金副總經理黎海威認為,傳統的主動權益投資覆蓋面相對比較窄,主要集中在基金經理的能力圈內,通過調研和基本面研究等方式進行深度研究,投資集中度相對也會比較高。

主動權益基金經理的業績來源于能力圈內的“個股深度研究”,這也意味著“深度”表現得越極致,就越犧牲基金經理的覆蓋“廣度”。

“這導致的結果,可能是一些年輕基金經理的策略容量比較有限。”華南一家超大型公募基金某基金經理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許多年輕的基金經理基于熟悉的一兩個行業,有可能會在某些階段把基金業績做到極致,但當業績規模大幅度抬高后,只熟悉一兩個行業的基金經理難以保持長期的業績優勢,因為上市公司數量在持續增長。

“即便是一家基金公司有著三、四十名股票研究員,也很難對目前的A股全部覆蓋到位。”曾擔任公募基金經理的崔俊杰此前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認為,資本市場擴容帶來的結果就是,A股的傳統選股研究難度變大,基于主動選股投資的收益預期變小,目前基金公司在人力和精力上很難對A股復雜的市場進行系統、全面的覆蓋。

講究投入產出比

基金縮小研究覆蓋范圍

在證券時報記者的調研采訪中,許多基金經理都表達了上市公司數量擴容后,基金投資難度迅速提升的觀點。

一個重要的事實是,基于精選個股而聲名鵲起的一批知名基金經理,在最近幾個年度的業績排名中多數都略顯平庸。

“我之前也在思考上市公司數量越來越多的情況下,做加法和做減法的問題。”深圳一位管理資金不足5億元的公募基金經理向證券時報記者坦言,他還是更希望在自己的能力圈內進行精耕細作,同時小心翼翼地拓展能力圈的邊界,因為他并不追求驚人的業績和所管基金規模的快速增長。

不過,對于資金規模在百億級的超大體量基金而言,上市公司數量快速增長后,情況又有不同?;谛袠I配置或產業鏈配置的策略,被認為是大體量基金管理模式中省時省力又較為靠譜的策略。

廣發基金副總經理劉格菘認為,對大規?;饋碇v,僅挖掘一兩家上市公司,對組合收益的貢獻比較小,反而是對行業深度研究和產業鏈的把握,可能會給投資組合帶來比較多的超額貢獻。

顯而易見,對超大公募基金公司或管理資金規模較大的基金經理而言,在5000只股票中精挑細選以填充體量巨大的基金倉位其實并不容易,且面臨個股對基金的貢獻難以覆蓋成本的問題。

“個股研究是有成本的,是要產出的,小盤股的透明度比大市值公司差,研究成本高、對基金業績的貢獻卻比較低,也就是投入研究資源后,相應的產出低。”南方基金的一位人士強調,基于提高研究的投入產出比,對上市公司的調研肯定集中覆蓋到透明度較高、產出效果比較好的公司,縮小A股公司的覆蓋范圍。

平安基金何杰也認為,隨著上市公司數量的擴容,覆蓋更多的細分行業比覆蓋更多的個股要容易和有價值得多,“在同一個細分行業里,可能最多只有兩家公司同時具備市場定價權和競爭能力,覆蓋兩家就足夠了。”

研究日益內卷

景氣度投資“卷”不動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兩年的市場中,“行業景氣度”日漸成為基金經理口中的高頻詞匯,而追逐“行業景氣度”本身也是上市公司數量擴容后的結果。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很多全行業配置的基金經理在上市公司數量大擴容背景下,傾向于通過“景氣度”指標篩選出正處于高速發展期的行業,直接剔除掉景氣度低的行業,同時也減輕了基金經理研究覆蓋的工作量。

“一周至少三、四天的線上調研要排到晚上11點,同行參與的熱情也都非常高。”一位新入行的新能源基金經理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這個行業的變化日新月異,大家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數據跟蹤得都很細,對行業內上市公司的覆蓋面也非常廣。

有業內人士也認為,這兩年很多年輕基金經理管理的產品業績表現出色,一方面是他們過往的學習、從業背景與高成長行業高度契合,二是年輕基金經理精力更旺盛,對行業、對公司的跟蹤更細,更適應這兩年的市場節奏。

不過,目前來看,“景氣度”投資似乎不再是萬能的“靈丹妙藥”。尤其是2022年下半年以后,市場震蕩加劇,板塊輪動加速,高景氣度賽道擁擠,相關基金也出現了較大回撤。此前曾有基金經理質疑,“如果天天跟蹤景氣指標,不知道要做到什么程度。”在他看來,每天看頭條、看報道了解明天需求多少、下個月訂單多少、下個月產品價格多少、毛利多少,這種方法并不適合所有人,他自己還是會從相對長的維度去逆向布局一些行業。

“當市場把一個因子的權重放到很高的時候,就是這個因子的方法論快要失效的時候。”大成基金董事總經理、股票投資部副總監韓創此前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景氣度投資需要做得很細,要熟悉行業的細枝末節,因為行業變化剛開始的時候,通常是很細微的,甚至產業界人士都未必發覺。而現在景氣度投資已經非常白熱化,內卷得很厲害,大家天天挖信息、盯數據,對短期變化過于敏感。在當下這個時點,反而應該稍微淡化一下景氣度,在公司中長期競爭力研究方面多下功夫,一些具備中長期競爭優勢的公司可能正在給出比較好的價格。

不抱團龍頭

也能獲取超額收益

對于投資單一行業的基金經理而言,雖然在上市公司數量擴容中,調研的范圍相對縮小了,投資難度卻不見得大幅降低。

比如,對于不斷發展的行業來說,每年仍會有大量公司上市。以年內新上市的364家上市公司為例,有47家上市公司屬于醫療保健行業,占比約13%。華南地區一位醫藥基金經理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科學技術的進步不斷推動醫學的發展,基金經理也得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并密切跟蹤學界和業界的最新動態。

具體到投資,對于一些基金經理而言,深入下沉地研究個股,尤其是研究還未被廣泛挖掘到的個股尤其重要。自2021年三季度以來,醫藥板塊遭遇調整,許多重倉熱門大公司股票的醫藥基金回撤明顯,有的基金最大回撤超過50%,而近三年表現居前的融通健康產業基金,最大回撤為29%,在同類型基金中對回撤的控制更勝一籌。該基金的基金經理萬民遠身上有一個顯著的標簽,就是“人多的地方不去”。觀察他近三年的基金持倉可發現,其重倉股中罕有耳熟能詳的醫藥龍頭,且多數市值未超過300億元。

“其實醫藥基金經理對細分賽道的看法不會有特別大的差異,可能在某些小的細分領域有一些小小的分歧。”萬民遠表示,“可能絕大多數的人會選擇行業的龍頭,而我會選一些行業里面細分的,二級甚至三級行業里面的細分龍頭。這些公司在某些細分領域更具特色,甚至它的成長性和未來的成長空間、持續性可能會比龍頭公司還要好,估值比較有優勢。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你的研究沒有出錯,最后兌現出來,那你所選擇的標的會大概率地跑贏這些龍頭公司。”

關鍵詞: 選擇困難癥 基金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