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全球關注:成交縮量、熱點退潮…弱勢格局如何應對?

今天,盡管上漲家數超過3500家,但市場縮量愈加明顯,滬市僅成交3404億元,深市成交4409億元,兩市合計7813億元,這和前期日均萬億的成交,縮量了2000多億。


(相關資料圖)

成交嚴重萎縮,說明交易的欲望大大降低。而交易欲望的下降,源于近期賺錢效應的減弱,再加上前期龍頭板塊的明顯退潮,市場處于典型的弱勢震蕩格局。

那么在當前的環境下,我們該如何應對?

較長時間以來,我們習慣了每天萬億的成交額,給我們一種錯覺,認為市場不缺錢,只要有熱點板塊可以持續,即便指數漲幅不大,我們總能找到賺錢的機會。

所以,我們看到的情況是,盡管滬指今年只漲了大概6%,科創50指數也只漲了7%,創業板指數甚至還是下跌的。但兩市翻倍的個股很多,還有幾只游戲主題的ETF,今年一度翻倍。恍然間,有些板塊似乎已經重回牛市了。

然而,當市場的兩大主線龍頭板塊集體調整之后,成交量又明顯萎縮下來了。

滬市僅3400億元的成交水平,這在3月10日之后,直到昨天,都沒有出現過。

而3月10日之后,A股市場開始持續放量,當時最主要的原因,就是ChatGPT概念的炒作開始熱鬧起來,活躍資金反復參與,多個板塊輪番滾動上攻,行情熱鬧了兩個月。

不過,5月9日,滬指在3418點短線見頂,縮量便開始了。5月9日當天,滬市成交6191億;5月10日減少到4896億,一天就萎縮1000多億。接下來幾個交易日,4000億,3800億,今天直接減少到3400億了。

市場最好的狀態,是始終維持相對活躍、偏高的成交,只有市場活躍才有賺錢的機會。

那么,明顯地放量,到底是好事還是壞事?如果在指數低位的明顯放量,這種情況,要么是有利好刺激,要么就是抄底資金進場,這是好事。但是,如果在市場相對高位,突然出現明顯放量,則往往說明市場過熱了,大盤短期要見頂。這絕不是馬后炮,歷史行情是不會騙人的,每次行情的階段高位,也只有到了高點,市場情緒絕對是很高漲,這個時候,往往也是后知后覺的散戶大規模進場的時候。

而散戶,不一定是直接通過買股票進入市場,更有可能是通過購買權益類基金的方式進入市場。

筆者做了一個統計,2020年以來,每次權益類基金發行的高峰期,往往都是大盤階段性頂部出現的階段。

比如第一次高峰期,是2020年6月、7月;當時大盤密集放量大漲,然后在7月階段性見頂。

第二個高峰期是2021年1月,但2021年2月,滬指見頂3731點,當時很多買基金的投資者,至今還沒有解套。

第三個高峰,是2021年7月,當時是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新能源賽道的高峰,寧德時代的大漲,也把創業板指數帶到了階段性高點。

而第四個高峰期,是2021年12月,這一次滬指見頂之后,A股迎來了2022年差不多真正一年時間的大調整。

當然,現在的行情,從長周期來看,處于相對的低位,而且權益類基金的發行量也不大。只不過,短期的明顯地縮量,將大盤重新帶回到縮量震蕩調整的格局下,這對未來的操作增加了很大難度。

高位爆量固然不好,但持續縮量也不是好事。盡管很多人都知道一個規律,地量之后會見到地價,也就是說極具縮量,說明市場距離底部也不遠了。

但你根本不知道什么樣的地量,才是真正的地量。在消息面沒有出現重大變化的前提下,縮量狀態,或者說低成交量狀態可能會持續相對較長的時間,會把人磨得“死去活來”。

與此同時,目前A股不僅僅成交量明顯萎縮,前期的龍頭板塊也全面退潮了。

中特估方面,今天保險股集體下跌,中國太保跌幅超過5%。還有中國移動、中國電信等,已經有點破位的趨勢了。這種狀態,有些令人擔憂。

另一條線,AI板塊之下細分的傳媒板塊、影視等前期的領漲板塊,最近也持續走低,中國科傳、歡瑞世紀、國新文化、出版傳媒等多只個股遭遇跌停。

接下來的策略,筆者認為,對于指數倒還不用太擔心,滬指上方壓力是比較明顯的,但下方則有半年線作為支撐,可以觀察半年線的支撐力度。但個股的交易,就要小心了,在大盤縮量調整,而前期熱點板塊集體走弱的環境下,目前確實不適合倉位較重的交易,建議以輕倉觀望為主。

投資有風險,獨立判斷很重要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文章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