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痹衔商贸有限公司

銷量斷崖式下滑!小牛電動是怎么掉隊的?

2014年,兩輪電動車品牌小牛電動橫空出世。得益于其發展理念透露出濃濃的“高端味”和創始人李一男自帶的流量,小牛電動成立之初就起點很高。


(資料圖)

此后,憑借鋰電化、智能化和高顏值,小牛電動切入高端市場,占得了一定市場先機,早些年業績銷量可謂相當亮眼。但自2022年以來,小牛電動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高端化之路越走越泥濘,經營業績開起了倒車,產品銷量也出現了負增長。

彼時,不乏投資者期待后疫情時代,小牛電動能有所改善。然而進入2023年,小牛電動的經營頹勢依然沒有扭轉,面臨的調整反而越來越大。

銷量斷崖式下滑

5月22日,小牛電動發布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小牛電動第一季度營收為4.172億元,與2022年同期相比下滑27.5%,凈虧損6030萬元,較上年同期擴大104%。

相比業績虧損,更讓人難以接受的是其兩輪電動車銷量的暴跌。

銷量方面,小牛電動國內電動兩輪車銷量僅71000輛,同比下滑45.3%,表現可謂相當慘淡。此外,小牛電動國際市場電動滑板車銷量為12889輛,同比下降12.2%,表現同樣不容樂觀。

拉長時間看,小牛電動一季度的營收和凈利潤均創下近年來單季度最差水平,曾經高增長勢頭已戛然而止。

但這并非行業整體不景氣。事實上,兩輪電動車市場熱度不減。在政策與需求的雙驅動下,艾瑞咨詢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電動兩輪車銷量約為5010萬輛,同比增長15.2%,行業規模甚至超過空調、洗衣機等家庭剛需電器,成為中國制造的新一極。

此外,作為小牛電動競爭對手,九號電動兩輪車銷量在期內實現18.47萬輛,同比大幅增長103%,而小牛電動國內兩輪電動車銷量僅為71000輛,差距進一步拉大。

值得一提的是,傳統電動車品牌代表愛瑪也在今年一季度營收和凈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8.65%及50.48%。

既然行業勢頭不斷走高,那么主打高端智能,并在此前創造出不少行業爆點的小牛電動到底因何被絆住了手腳?它又是怎么掉隊的呢?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在筆者看來,導致小牛電動落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從行業角度來看,雖然兩輪電動車行業雖然在近幾年表現亮眼,但與之相應的品牌競爭也愈演愈烈。

低端領域不必多說,雅迪、愛瑪和綠源等老玩家幾乎占領了整個下沉市場,雖然小牛電動曾經也跑偏想去低端市場跟它們掰掰腕子,但由于門店覆蓋率和密集度均不及雅迪和愛瑪,價格戰也打不過,最終無奈告吹。

另一邊,中高端領域九號電動車的發展快的驚人,其也是小牛電動最強勁的競爭對手。就在剛剛過去的5月20日,小牛電動于京東、天貓平臺實現銷售額超1400萬元,但同期九號從5月20日20時到24時,4小時內京東天貓抖音平臺合計實現銷售額超3300萬,市場對九號的品牌認可度可見一斑。

低端價格戰競爭不過雅迪、愛瑪這些老玩家,中高端又被九號遠遠甩在了后面,銷量下滑也是在所難免。正如老話說的,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但銷量下滑只是結果。而導致銷量下滑,市場競爭力大幅下降的根本原因是產品性價比的缺失。

正如前文提到的,小牛電動成立之初就是高舉著“高端化”和“智能化”的旗幟,然而曾讓小牛引以為傲的App控制、NFC解鎖等技術,如今成為了各家廠商的高端車型標配。

目前來看,小牛電動的“高端化”似乎只體現在高價上。近年來,小牛電動產品售價持續上升,其中公司最高端的電動自行車SQi零售價范圍高達8999元至9999元。即便從全行業看,小牛電動平均每輛兩輪電動車收入位于行業最高水平。

而今年一季度,小牛電動再次通過調整產品結構的方式提升產品售價,單車平均收入達到4420元,同比增長25.7%。同期,九號公司的單車平均收入則為2939.9元,較上年同期僅小幅增長2.9%。

事實上,市場并非不認可高端智能的兩輪電動車,真正不認可的是產品力和價格的不相匹配。在筆者看來,既然小牛電動選擇了深耕高端化,就該深刻認識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消費者也不會光為一個名頭買單。

經營壓力逐步凸顯

伴隨著產品銷量的下滑,小牛電動在高增長階段被忽略的的隱憂也開始逐步顯現。

在其財報中,就有兩個比較令人在意的數據。其一,激增的應收賬款。數據顯示,2020年末小牛電動的應收款項僅為1.01億元,到了2022年末,這一數值已飆升至3億元。

眾所周知,應收賬款增加往往意味著公司的資金回收較慢,會增加公司的財務風險,同時也意味著公司對下游話語權的下降,且若無法收回應收賬款,將被作為壞賬處理。

其二,在激增的應收賬款之外,小牛電動的庫存也在飛速上漲。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其庫存金額僅為1.42億元,而截至2022年12月31日,庫存金額已飆至4.17億元,增長193.66%。

若把庫存看作壓力,小牛電動產品庫存量的增加,就意味著公司清理舊庫存所釋放的壓力遠不及其新庫存帶來的新壓力。產品滯銷、資產減值的壓力撲面而來。

此外,小牛電動也曾多次被相關監管部門處罰。

2021年8月,小牛電動旗下江蘇小牛電動科技有限公司,因生產經營不符合國家標準的電動自行車,被常州市武進區市場監督管理局處罰30萬元。

同年10月,北京市昌平區市場監管局曝光3起電動自行車領域違法行為典型案例。其中,北京牛電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因虛報電動自行車續航里程數值,被罰款30萬元。這小牛電動的品牌價值也因此有所損傷。

而就在小牛電動止步不前時,根據九號公司的規劃,一家電動車新工廠預計在10月完全竣工,屆時公司電動兩輪車產能將達到200萬以上,如果九號的計劃順利推進,那么小牛的處境便會更加兇險。

總的來說,在這個行業中,只有不斷提高技術水平,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目前,小牛電動已經在多方面落后,要扭轉不利局面并不輕松。

關鍵詞: